十三、子宫脱垂

十三、子宫脱垂

【概述】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的疾病。本病常合并阴道前壁和后壁膨出。

中医认为,子宫脱垂与分娩损伤有关,患者素体虚弱,中气不足,分娩损伤,冲任不固,带脉失约,或经行产后负重操劳,耗气伤中;或久居湿秽之地,寒湿袭于胞络,损伤冲任带脉而下脱;或先天不足,或房劳多产,伤精损肾;或年老体弱,肾气亏虚,冲任不固,带脉弛纵,无力系胞,而致子宫脱出。亦见于长期慢性咳嗽、便秘、年老体衰之体,冲任不固,带脉提摄无力而子宫脱出。

【治疗】

1.气虚证

【症状】阴户中有物突出,坠胀后重,平卧则回纳还纳,过劳则突然加重,带下量多,质稀色白;小腹下坠,四肢乏力,少气懒言,面色少华,小便额数,舌淡苔薄,脉虚细。

【方一】补中益气汤

【来源】《脾胃论》

【组成】黄芪30克,党参12克,甘草9克,升麻9克,柴胡12克,白术12克,当归9克,川续断12克,金樱子12克。

【功效】补气升提。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甘草益气升提;升麻、柴胡升提阳气,以助益气之力;白术健脾:当归补血;炒川断补肾,金樱子收敛固脱。

【按语】子宫脱垂较重者,补中益气汤中须重用芪、参,尤其是黄芪可用30~90克,以增强益气举陷之力,另外加人炙乌梅等收敛之品,也有单以枳壳来治疗者.药理研究枳壳具有增强子宫甲滑肌收缩之作用,但枳壳剂量大干30克,才能达到升提的作用。

2.肾虚证

【症状】阴中有物脱出阴道口外,久脱不复;腰膝酸软,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小腹下坠,头晕耳鸣,舌淡红,脉沉弱。

【方一】当归养荣散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

【组成】当归12克,黄芪30克,牡蛎24克,赤芍12克,防风12克,龙骨30克,陈皮12克,蛇床子9克,白芷12克,川芎9克,生地12克,升麻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十日外加人参、熟地、白芍,地榆,去白芷、赤芍、生地,再用枳壳、诃子、白矾、酸笃子草(即雀儿酸)煎汤熏洗。

【功效】益气补血,补肾固脱。

【方解】明代陈文州补按:“阴脱,当火补药中兼升提,玉门不闭,当大补药中加敛涩,蛇床子兼暖子宫、补命门,四物补阴血,参芪陈草补卫气,脱者升之,弛者敛之,虚者补之,虚寒者温而补之,至于阴脱之症,或肿摘,或淋沥,则方中有防风、地榆、白芷、白芍药为作佐使也。”

【按语】若子宫脱出阴道口外,常因磨撩损伤,继发湿热症候,可出现红、肿、溃烂,黄水淋漓、带下盈多,色黄如脓,污秽臭气,肛门肿痛,发热口渴,小便黄赤、灼热而痛等症状。轻者可于前方加黄柏、苍术、士茯苓、车前草等以清利湿热,重者应首先清热利湿,待湿热清除后再行扶正,可先用龙胆泻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