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盆腔炎

(一)急性盆腔炎

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和腹膜的急性炎症称为“急性盆腔炎”。根据其病变部位的不同,分别称作急性子宫内膜炎、急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盆腔腹膜炎等。急性盆腔炎发病急、病势进展迅速,延迟治疗,可发展为脓毒血症、败血症、感染性休克。

中医认为,急性盆腔炎多在产后、流产后、宫腔内手术处置后,或经期卫生保健不当之际。邪毒乘虚侵袭,稽留于冲任及胞宫脉络,与气血相搏结,邪正交争,而发热疼痛,邪毒炽盛则腐肉酿脓而发病。

【治疗】

1.热毒炽盛证

【症状】高热腹痛,恶寒或寒战,下腹部疼痛拒按,咽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兼杂,质粘稠,如脓血,味臭秽,月经量多或淋沥不净;舌红苔黄厚,脉精数。

【方一】五味消毒饮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金银花24克,野菊花24克,蒲公英12克,地丁12克,天葵12克,大黄6克,桃仁12克,丹皮12克,冬瓜仁12克。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排脓。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方以大黄合五味消毒饮,重在清热解毒,桃仁、丹皮凉血祛瘀,芒硝通泻肠胃,使热毒从大便而解,冬瓜仁排脓祛湿。全方有清热解毒、利湿排脓、缓急止痛之功。

【按语】若带下臭秽加椿根皮、黄柏、茵陈,腹胀满加厚朴、枳实,里急后重加槟榔、枳壳,月经量多不止加地榆、马齿苋,盆腔形成脓肿者加红藤、皂刺、白芷,腹痛加延胡索、川楝子,身热不退加柴胡、生甘草。

2.湿热瘀结证

【症状】下腹部疼痛拒按,或胀满,热势起伏,寒热往来,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味臭秽,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淋沥不止,大便溏或燥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厚,脉弦滑。

【方一】仙方活命饮

【来源】《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金银花24克,甘草9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穿山甲12克,皂角刺12克,天花粉12克,贝母12克,防风15克,白芷12克,陈皮12克,乳香、没药各12克。

【功效】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以金银花、甘草清热解毒,防风、白芷发散湿邪,贝母、天花粉清化热痰,当归、赤芍、乳香、没药活血化瘀以止痛,陈皮理气行滞,穿山甲、皂刺引经人络,直达病所。加薏苡仁、冬瓜仁加强清湿热解毒之功。

【按语】全方清热利湿,化瘀消肿止痛。湿热去,瘀血行,则热退痛缓,疾病可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