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闭经

六、闭经

【概述】

女子年逾十八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已行经而又中断达三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有的少女初潮后一段时间内有停经现象,及更年期的停经及绝经;妊娠期或哺乳期暂时性的停经现象等,属生理现象,不作闭经论。由于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偶见一两次月经不潮,又无其他不适者,亦不作病论。

闭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病变可发生在下生殖道或子宫、卵巢、垂体、下丘脑及中枢神经等部位,也有因肾上腺病变而引起的。多数先天性异常所致的闭经被列入原发性闭经,继发性闭经则由获得性疾病引起。

凡引起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以致肾、天癸、冲任、胞宫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功能失调或器质性病损都可导致闭经。先天肾气未充,天癸未至或迟至,乃至冲脉不盛,任脉未通,故月经不潮;或因后天肾气受损,或因气血虚弱,冲任虚损;或因情志伤肝,气滞血瘀,冲任阻隔;或因痰湿,脂膜壅阻冲任,经隧受阻。闭经的发病机理可分为虚实两类,虚者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经隧阻隔,经水不行。

【治疗】

1.肾阴不足证

【症状】年逾十八尚未行经;或由月经后期量少逐渐发展至闭经;体质虚弱,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舌淡红、苔少,脉沉弱或细涩。

【方一】归肾丸

【来源】《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15克,山药15克,山萸肉12克,茯苓12克,当归12克,枸杞12克,杜仲12克,菟丝子9克,鸡血藤12克,何首乌9克。

【功效】补肾养肝调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方以补肾气、益精血、调肝脾为主,加鸡血藤、何首乌以增强补血之效。肾气得充,肝血和调,化源充足,冲任得养,血海渐盈,则月经可望复常。

【按语】若见畏寒肢冷,腰痛如折,面色晦暗,大便溏薄,宜加巴戟天、仙茅、补骨脂以温肾壮阳调冲;夜寐多梦,加夜交藤、五味子。

2.气血虚弱证

【症状】月经逐渐后延,量少,经色淡而质薄,继而停闭不行;或头昏眼花,或心悸气短神疲肢软,或食欲不振,毛发不泽易脱落,羸瘦萎黄,脉沉缓或虚数,舌淡苔少或白薄。

【方一】人参养荣汤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9克,黄芪15克,煨白术12克,茯苓12克,远志9克,陈皮12克,五味子12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桂心6克,炙甘草6克。

【功效】补气养血调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人参大补元气,配以黄芪、白术、茯苓、陈皮、甘草补益中气;当归、白芍、熟地养血调经;五味子益气养心;远志宁心安神;桂心温阳和营。

【按语】全方补气生血养营,以益生发之气,阳生阴长,精充血旺,则经行如常。

【方二】八珍汤

【来源】《正体类要》

【组成】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当归12克,熟地12克,白芍12克,川芎12克。

【功效】补气养血,调经止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四君补气,四物养血,补气可以生血,养血可以益气。待气血渐复后,再酌情加泽兰、茺蔚子、鸡血藤、丹参、山楂、牛膝等活血通经。

【按语】若因产后大出血所致的经闭,除见气血虚弱证象外,更见神情淡漠,阴道干涩,阴、腋毛脱落,性欲减退,生殖器官萎缩等证,此乃精血亏败,肾气虚惫,冲任虚衰,可于上方加仙茅专温命火,鹿角霜、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填补精血,长期服用。若因思虑过度,营阴暗耗而致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者,方用柏子仁丸,方中柏子仁养心,清润生津;熟地滋阴养血;续断补肝肾;卷柏、牛膝、泽兰通血脉。本方活血之中兼以养血,行中有补。若因虫积而致血虚闭经,当先治虫,继以扶脾胃,补气血而治经闭。

3.阴虚血燥证

【症状】月经周期延后、经量少、色红质稠,渐至月经停闭不行;五心烦热,两颧潮红,盗汗,或骨蒸劳热,或咳嗽唾血。舌红苔少,脉细数。

【方一】加减一阴煎

【来源】《景岳全书》

【组成】生地15克,芍药12克,麦冬18克,熟地12克,炙甘草9克,知母12克,地骨皮9克,丹参9克,枳壳9克。

【功效】养阴清热调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方以生地、麦冬、知母滋阴清热;熟地、黄精、白芍养血益精;地骨皮凉血退蒸,除虚热;丹参活血凉血,除烦安神;枳壳调气宽中,甘草调和诸药。

【按语】若因实火灼阴,而致血燥闭经者,宜在此方中加玄参、黄柏。汗多加沙参、浮小麦、煅龙骨、牡蛎;心烦心悸加柏子仁、珍珠母;失眠加五味子、夜交藤。

【方二】补肾地黄丸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

【组成】熟地12克,枣皮12克,山药9克,茯苓12克,丹皮9克,桑螵蛸9克,泽泻12克,知母12克,黄柏9克,玄参12克,龟板9克,麦冬12克,竹叶9克,远志9克,枣仁30克。

【功效】滋阴清肺,清热调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此方以知柏地黄丸滋养肾水除虚劳,配玄参、龟板、桑螵蛸滋阴敛汗;麦冬、竹叶润肺清虚热;远志、枣仁养心安神;全方能益水源而降浮热。

【按语】若虚烦潮热甚者,加青蒿、鳖甲。兼咳嗽、唾血者酌加五味子、百合、川贝母、阿胶。

4.气滞血瘀证

【症状】月经停闭不行,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少腹胀痛或拒按。舌边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方一】血府逐瘀汤

【来源】《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12克,红花12克,当归6克,生地15克,川芎9克,赤芍12克,牛膝6克,桔梗12克,柴胡12克,枳壳6克,甘草6克。

【功效】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选用本方以方中桃红四物汤活血祛瘀,牛膝引血通经,柴胡、枳壳疏肝理气;桔梗开胸宣气;甘草和中。

【按语】诸药合用既有活血化瘀养血之功,又有理气解郁之效,使气血流畅,冲任瘀血消散,经闭得通,则诸证可除。

【方二】生化通经汤

【来源】《中医妇科治疗学》

【组成】酒丹参15克,当归尾6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泽兰20克,土牛膝6克,香附12克。

【功效】行气活血,祛瘀通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丹参、当归尾养血活血调经:桃仁、红花、泽兰、土牛膝活血祛瘀通经;香附理气行滞。

【按语】若偏于气滞,证见胸胁及少腹胀甚者,方中加莪术、青皮、木香。偏于血瘀,证见少腹疼痛拒按者,上方加姜黄、三棱。

5.痰湿阻滞证

【症状】月经延后,经量少,色淡质粘腻,渐至月经停闭;形体肥胖,胸胁满闷,呕恶多痰,神疲倦怠,或面浮足肿,或带下量多色白,苔腻,脉滑。

【方一】丹溪痰湿方

【来源】《丹溪心法》

【组成】苍术12克,白术12克,半夏6克,茯苓12克,滑石12克,香附12克,川芎9克,当归9克。

【功效】燥湿化痰,活血通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苍术、白术、半夏、茯苓健脾燥湿化痰;滑石利水渗湿,湿去则痰不生;香附理气行滞:当归、川芎养血活血。

【按语】若痰湿化热,带下色黄,苔黄腻者,加黄连、黄芩。若呕恶,满闷者,加厚朴、竹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