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萎缩性鼻炎
【概述】
萎缩性鼻炎是一种以鼻黏膜萎缩或退行性变为其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发病缓慢,病程较长。临床上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病因不明,后者可继发于慢性鼻炎、鼻窦炎脓性分泌物的长期刺激,高浓度有害粉尘及气体的长期刺激,不适当的鼻腔手术所致的鼻黏膜的广泛损伤,特殊传染病对鼻黏膜的损害等。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与燥邪、阴虚、气虚等有关,主要病机是津伤而致鼻窍失养,多因气候干燥,多尘、高温下工作,燥热伤肺,上灼鼻窍,耗伤津液,鼻窍失养,发为鼻槁;久病伤阴,肺阴不足,肺虚及肾,肺肾阴虚,津液不能上承于鼻,鼻失滋养,虚火上炎,灼伤鼻窍黏膜;久病体弱,饮食失节,劳倦内伤,损伤脾胃,脾弱失运,气血生化不足,鼻失濡养;脾不化湿,湿蕴生热,湿热熏蒸鼻窍,发为鼻槁。
【治疗】
西医对本病目前无特效疗法,局部治疗可采用鼻腔冲洗、鼻内用药及手术治疗;全身治疗可补充维生素A、B、C、D、E及微量元素如铁、锌等。中医治疗本病多以滋阴润燥、健脾化浊、活血生新为主要治则。
1.燥邪犯肺证
【症状】鼻内干燥,灼热疼痛,涕痂带血。咽痒干咳,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检查见鼻黏膜充血干燥、或有痂皮。
【方一】清燥救肺汤
【来源】《医门法律》
【组成】杏仁10克,桑皮10克,枇杷叶10克,石膏20克,阿胶10克,麦冬10克,麻仁10克,人参10克,甘草6克。
【功效】清燥润肺,宣肺散邪。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以桑叶、石膏清宣肺经燥热;麦冬、人参、阿胶、火麻仁养阴生津润燥;杏仁、枇杷叶宣肺散邪;甘草调和诸药。
【按语】可加麦冬、天冬、生地养阴润燥。
2.肺肾阴虚证
【症状】鼻干较甚,鼻衄,嗅觉减退,咽干燥,干咳少痰,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检查见鼻黏膜色红干燥,鼻甲萎缩,或有脓涕痂皮,鼻气腥臭。
【方一】百合固金汤
【来源】《医方集解》
【组成】百合12克,熟地9克,生地9克,当归9克,白芍6克,甘草3克,桔梗6克,玄参3克,贝母6克,麦冬9克。
【功效】滋养肺肾,生津润燥。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以熟地、生地、百合、麦冬、玄参滋养肺肾之阴,生津润燥;白芍、当归养血益阴;贝母、桔梗清肺而利咽喉;甘草调和诸药。
【按语】本方偏于肾阴虚所致病者。
【方二】养阴清肺汤
【来源】《重楼玉钥》
【组成】生地15克,玄参10克,麦冬15克,白芍10克,丹皮10克,贝母10克,薄荷10克,甘草15克。
【功效】养阴清肺,生津润燥。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生地、玄参、麦冬、白芍养阴清肺润燥,丹皮凉血解毒,贝母清热散结,薄荷宣肺利咽,甘草调和诸药。
【按语】本方偏于肺阴虚所致病者。
3.脾气虚弱证
【症状】鼻内干燥,鼻涕黄绿腥臭,头痛头昏,嗅觉减退。常伴有纳差腹胀,倦怠乏力、面色萎黄,大便时溏,唇舌淡白,苔白,脉缓弱。检查见鼻内肌膜色淡,干萎较甚,鼻腔宽大,涕痂积留。
【方一】补中益气汤
【来源】《东垣十书》
【组成】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当归12克,柴胡9克,升麻9克,陈皮10克,甘草6克。
【功效】健脾益气,祛湿化浊。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补中;当归补血,陈皮理脾行气;升麻、柴胡升阳举陷。
【按语】鼻涕黄绿腥臭、痂皮多者,加薏苡仁、土茯苓、鱼腥草以清热祛湿化浊;纳差腹胀,加砂仁、麦芽助脾运化。
本病属慢性疾患,若久病不愈,则易夹瘀,故根据“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的理论,可在辩证用药时,酌加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归尾、鸡血藤、桃仁、红花、赤芍、水蛭、穿山甲等,以助活血通络,化瘀生肌;嗅觉不灵者,可选加辛夷花、苍耳子、鹅不食草、薄荷等以宣发肺气,芳香通窍;涕痂腥秽者可加藿香、佩兰芳香化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