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概述】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俗称“红眼病”。具有一定季节性,可散发,也可流行。本病潜伏期短,发病急,双眼同时发病。由细菌感染引起,主要病原菌有肺炎双球菌、Koch-Weeks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本病属中医眼科学“暴风客热”的范畴。《秘传眼科龙木论》谓:“此眼初患之时,忽然白睛胀起,都覆乌睛和瞳仁。或痒或痛,泪出难开,此是暴风客热。”本病多因风热邪毒,客于内热阳盛之人,风热相搏,内外交攻于白睛,猝然发病。
【治疗】
中药治疗能有效缩短病情,减轻刺激症状。
1.风重于热证
【症状】患眼涩痒交作,灼热畏光,眼睑微肿,结膜充血、黏液性或水样分泌。可伴有恶风发热,头痛鼻塞,舌质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方一】羌活胜风汤
【来源】《原机启微》
【组成】柴胡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独活15克,薄荷10克,前胡10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白术10克,甘草3克,枳壳10克,黄芩10克,桔梗10克。
【功效】疏风散邪,兼以清热。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柴胡、荆芥、防风、羌活、独活、薄荷、前胡、白芷祛风散邪;川芎通络活血,白术、甘草、枳壳调理脾胃以助升发之气;黄芩清上焦之热;桔梗开肺气而引药上行。
【按语】热邪较重者,去羌活、独活;结膜充血明显,酌加野菊花、紫草等清热解毒,凉血退赤;痒甚者,加蝉蜕、蒺藜等祛风止痒。
【方二】银翘散
【来源】《温病条辨》
【组成】金银花20克,牛蒡子12克,连翘15克,桔梗10克,荆芥穗10克,薄荷10克,豆豉10克,芦根12克,淡竹叶10克,甘草6克。
【功效】疏风清热。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桔梗、牛蒡子、薄荷、荆芥穗、豆豉驱风散邪,清利头目;芦根、淡竹叶、甘草清热生津。全方具有轻清宣散,解毒消肿之功。
【按语】临证可加生地、黄芩以清热解毒。
2.热重于风证
【症状】灼热疼痛较重,怕热畏光,分泌物多而黏稠,流泪,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肿;或伴有口渴,便秘,溲赤;苔黄脉数。
【方一】泻肺饮
【来源】《眼科篡要》
【组成】石膏30克,黄芩15克,桑白皮20克,枳壳10克,木通10克,连翘15克,栀子10克,甘草3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白芷10克,羌活5克,赤芍10克。
【功效】清热泻火,疏风散邪。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石膏、黄芩、桑白皮清泻肺热;枳壳、木通、连翘、栀子、甘草清心导赤;荆芥、防风、白芷、羌活祛风散邪;赤芍活血凉血。
【按语】结膜充血水肿明显,重用桑白皮,酌加桔梗、葶苈子以利水泻肺消肿;加野菊花、紫草等以清热解毒凉血退赤;便秘者加大黄、芒硝等泻火通腑。
【方二】竹叶泻经汤
【来源】《原机启微》
【组成】竹叶30克,黄连6克,黄芩12克,大黄6克,升麻9克,茯苓12克,泽泻6克,车前子12克,柴胡10克,草决明10克,羌活10克,赤芍12克。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袪风。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竹叶、黄连清心火;黄芩、大黄、升麻清脾泻热;茯苓、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使热从尿出;柴胡、草决明加强清火之力;羌活能除膀胱经风热,内眦部为足太阳膀胱起始部,内眦部红肿积脓,故用羌活以治之;赤芍凉血散结。
【按语】本方适用于心经热盛者。
3.风热并重证
【症状】灼热不适,痛痒并作,怕热畏光,结膜红赤甚至水肿;兼见恶风发热,头痛鼻塞,口渴,便秘,溲赤;苔黄脉数。
【方一】防风通圣散
【来源】《宣明论》
【组成】防风10克,荆芥10克,麻黄6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连翘10克,赤芍10克,石膏30克,滑石15克,大黄10克,甘草6克。
【功效】祛风清热,表里双解。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荆芥、防风、麻黄、薄荷祛风解表;栀子、连翘、石膏、黄芩、桔梗清泻肺胃之火;大黄、芒硝、滑石、甘草通泻二便,引热下行;川芎、当归、白芍、白术和血理脾。全方表里双解,祛风解表,泻热通里。
【按语】临证时,还可根据恶寒发热的轻重及便秘溲赤的程度加减化裁。热重者,可去辛温的麻黄、川芎。
【方二】①黄连解毒汤合②银翘散
【来源】①《外台秘要》②《温病条辨》
【组成】①黄连10克,黄芩12克,栀子12克;②金银花20克,牛蒡子12克,连翘15克,桔梗10克,荆芥穗10克,薄荷10克,豆豉10克,芦根12克,淡竹叶10克,甘草6克。
【功效】清热解毒,袪风消肿。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前者清热解毒,后者袪风消肿。
【按语】若刺痒较重,加蝉蜕、蒺藜等祛风止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