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 现代主要的社会交换理论

2.6.2 现代主要的社会交换理论

霍曼斯(Homans)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Blau(布劳)的结构交换理论是现代社会交换理论的主要理论及代表人物。

(1)霍曼斯[291]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

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实际上是一种交换,人们在交换中能够理性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他的研究单位个人,把社会看成个人行为交换的结果,运用对个人心理的解释来推断群体的行为,认为个人的行动创造维持了社会结构。Homans从个人动机和心理角度来解释人们的社会基本行为,提出人们所遵从的几个基本命题。

①成功命题(The Success Proposition)。对于人们来说,一个人的特定行为越是受到奖励,那么他越有可能重复这种行为。成功命题将报酬与行为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是客观的,因为不同主体对于报酬或者成本的感知不同,同一报酬及成本对于不同个体的关联强调大小不一。

②刺激命题(The Stimulus Proposition)。如果以前的某种或者某组刺激总是伴随对行为的奖励,那么现在的刺激越是相似,这个人就越是可能采取该行动或者相似的行动。刺激命题建立在不同刺激与不同行为之间的差异性之上,不同的刺激会带来不同的行为发生,刺激与个人之间的行为关系也因不同个体而不同。

③价值命题(The Value Proposition)。一个人的行动结果对于价值越大,那么个体采取该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就暗示了人们在进行选择的时候是依据报酬大小来确定行为的,同时也说明价值是个人保持或者重现某一行为的重要条件。

④剥夺—满足命题(The Deprivation-Satiation Proposition)。一个人近期越是固定获得某一报酬,该报酬的任何增加价值就越少。这一命题类似于经济学中的边际递减规律,指出了人们对于价值的感知并非是永恒的。

⑤攻击—赞同命题(The Aggression-Approval Proposition)。当一个人没有得到预期的报酬或者预期的惩罚时,就会感到愤怒并可能采取攻击行为;当一个人得到的报酬超过预期,或者没有得到预期的惩罚时,就会高兴并赞同这种行为。这一命题揭示了人类活动的感情色彩,指出了社会交换的规范和道德问题。

⑥理性命题(The Rationality Proposition)。个体在进行理性选择的时候,会选择报酬及该报酬能实现的概率之乘积最大者。

Homans还提出了社会交换的公平原则,即人们关心报酬的获得与所投入的成本是否成正比。

该理论主要有如下缺陷:第一,没有将人与动物的行为进行区别,过于依赖斯纳金的行为主义;第二,研究对象只是个人,主张从个人行为来推断群体行为,没有考虑社会机制、社会结构等宏观社会因素;第三,用公平原则来解释社会交换现象忽视了不平等现象的存在[290-292]

(2)布劳结构交换理论

美国社会学者Blau[293](布劳)在霍曼斯的研究基础上,将社会结构分为微观和宏观结构,研究视角从交换的个体到交换双方,也研究了不满足公平感的社会交换活动。布劳反对将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视为交换活动,提出了社会互动能否作为社会交换的两个标准:一个是行为的最终目标必须通过双方的互动才能达到,二是必须采取某种手段来促进这些目标的实现。Blau认为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不同,会引起个人产生义务感、信任感及感激之情,社会交换需要受到社会文化规范的制约。布劳指出了社会交换的重要准则。

①互惠规则。在公平原则的指导下,交换双方具有互惠性。交换者一方需要支付报酬来得到另一方的有益行为,且这种行为是自愿的。在社会交换中,报答行为、社会赞同、社会认可等均可视为报酬的资源。

双方交换行为往往不是同时发生的,行为的发起者将要承担交换对方不平等交换的风险,根据Homans的公平原则和理性原则,这种行为可能不会发生。因此,交换接收方的回报承诺将成为交换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久而久之,接收方的回报承诺成为一种社会广泛遵守的规则。

②内在性报酬和外在性报酬。内在性报酬是通过交换活动本身获取的报酬,其注重的不是交换结果,而是交换行为,如乐趣、爱、赞同、社会认可等。外在性报酬,即社会交换关系之外取得的报酬,如金钱、物品等。

③信任的价值。社会交换不同于经济交换,不能明码标价和讨价还价。社会交换中得到的社会赞同、服务等价值是主观的,感知因人而异,同时交换行动并不总是同时进行,导致付出与回报之间往往存在时间差,使交易的公平感不能立刻被感觉出来。因此,当面对交易的风险时,大家往往依据历史的交换信任记录。

④权力及社会规范产生。Blau[293]认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建立在两个基本历程上:内在吸引力和外在吸引力。外在吸引力是指一个人为了获得他人的资源,而与他人建立关系;内在吸引力是指一个人与一个聪明、能干或者与自身相似的人在一起,因为关系的内在性质,从而产生的一种快乐幸福感。当一方拥有对方需要的物质资源,就是掌握了影响对方的社会权力。权力影响造成不平等的交换,只有依靠社会结构制约和社会规范引导,社会交换才能顺利进行。微观社会结构的人际关系是直接的,而在宏观社会结构中,人际关系是间接的,往往需要社会以规范为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