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对管理的实践启示

6.3 对管理的实践启示

(1)有利于帮助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进一步认识DPR,全方位制定有效的措施来管理DPR。通过实证研究表明,DPR部分影响LMX与医生TI以及完全影响LMX与医生OC的关系,并且DPR对于医生OC的影响要远大于TI。要想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在面对医生缺口大、流失率高的情况下,提高医生的职业吸引力是提高医生从业数量的必经之路。本研究结果显示,如果要提高医生的职业水平,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和重视DPR的预防和管理,高度重视DPR本身给医生职业态度带来的严重危害,需从多方入手,系统全面构建良好的DPR。一是卫生行政部门联合宣传部门及有关媒体等营造良好的尊医、爱医的局面;联合公安、司法等部门,对于职业医闹、伤医等行为进行有力打击;继续引导发挥中国医师协会维护医生权益的作用,出现伤医等事件时,应及时出面维护医生权益,避免给医生带来的身心伤害。二是为相关部门建立科学的医学人才评价机制提供依据,克服唯论文、学历衡量医学人才的弊端,体现医疗人才特性,如以“医患信任”和“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为评价基础,综合考虑其服务质量和数量的人才评价指标,最终达到引导医生通过提高医患信任和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从而改善医患关系。三是政府部门应加大公立医院去编制化、去行政化的改革力度,给予医院充分的用人自主权,尤其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由医院根据医院文化、领导特质来选拔任用。四是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良好的DPR构建主要包含医患信任和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两部分。这就提示有关政府部门、医学院校、医院在医学教育及毕业后医学继续教育规划和实施时,应加强医教协同,重点应考虑医生以提高“医生的沟通能力”和“医生的服务意识及医疗技术能力”等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培训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医生处理及应对DPR的能力,提高医生的DPR感知,改善日益恶化的DPR,最终达到提高医生的OC、提高医生的职业吸引力、降低医生TI水平的目的。

(2)医院可从组织层面来提高DPR管理措施。一是加强医院中层干部培训,提高医院中层干部的领导与管理技能,帮助及引导其建立高品质的LMX。如领导应与部属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通过日常例会或不定期开展沟通交流会等方式,多倾听医生真实想法,以医生需求为导向,从生活工作上真正关心体恤医生,有效提升与部属之间工作、情感等交换关系,帮助医生获得与领导之间更深层次的认知和了解。二是在中层干部任用方面,可以选用变革型领导方式、伦理型等领导方式的员工,并根据科室医生群体的男、女一致性等因素提拔任用中层干部。

(3)本研究表明DPR能正向预测医生的OC水平,负向预测医生的TI水平。这就提示医院管理者,除了关心DPR对患者的影响外,还需要重视DPR对医生的职业态度和工作态度的影响。医院管理者可以通过有效措施来干预DPR,对医生TI和OC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如提高LMX品质,给予未婚者、内科系统医生和医技系统医生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合理疏导医患矛盾,加强DPR管理,通过互联网医院建设等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积极促进DPR的改善。

(4)有利于医生正确认识及处理DPR,提高OC水平。通过研究发现,良好的DPR包含“医患信任”和“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这一方面提醒医生在工作中要注重良好的医患信任关系的构建,另一方面需要始终牢记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提高管理DPR的意识。同时提示医生可以针对性地选择医患沟通技能、专业技能等课程来提升自我,提高DPR处理能力。当医生面对DPR不佳的时候,可以寻求医院组织层面的支持来提高DPR应对能力,最终提高OC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