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惊堂 田连元传》简介
《风雨惊堂 田连元传》这本书是由.王重旭著创作的,《风雨惊堂 田连元传》共有65章节
1
目录
目 录 引子 树高千丈总有根——中国评书,你从哪里来? 第一章 长春赤子 1.当年鏖战急——围城里的记忆 2.云外惊飞四散哀——逃难的日子 3.添得黄鹂四五声—...
2
引子
词曰: 集洪荒回响,凝大野沧桑。五尺书案,尽展人间苍又黄。指点将相王侯,巧布地煞天罡,谈笑话兴亡。慧目观今古,俯仰皆华章。 怀正气、袖清风、抱月朗。评坛泰斗,名...
3
树高千丈总有根——中国评书,你从哪里来?
树高千丈总有根,水流千里总有源。 人为什么要认祖归宗?就是因为他们想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源在何方。 世有百工,无工不有祖师爷。 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说...
4
第一章 长春赤子
...
5
1.当年鏖战急——围城里的记忆
田连元出生于1941年12月16日。 1941年,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如果按阳历算,没什么特别,一年还是365天。可是如果按中国的阴历算,...
6
2.云外惊飞四散哀——逃难的日子
此时的东北,到处都是炮火连天,已非久留之地。很多他们熟悉的关里人,此时都已经开始逃回关里老家了。 田连元的老家是河北沧州,爷爷田希贵是说书的,父亲田庆瑞也是说书...
7
3.添得黄鹂四五声——初次登台
从新民到锦州,这段逃难的路,田连元一家整整走了八天。 说评书的逃难,和别人不一样,别人是赶紧到家,该种地的种地,该做生意的做生意。他们说评书的,靠一张嘴,走到哪...
8
第二章 津沽少年
...
9
1.雄鸡一唱天下白——定居咸水沽
咸水沽镇位于天津城东南四十里,因海河水位随渤海潮起潮落,涨潮时海水逆流而上抵此而止,故名咸水沽。又因为这里是京畿重地,漕运枢纽,是天津的工商重镇,所以又有“津东...
10
2.前路何时是尽头——南市的日子
那年,田连元刚刚十四岁。 离开学校的田连元,同时也离开了家。他来到天津市内父亲说书的地方,那是天津市的繁华之地——南市东兴大街,住进了蕙联公寓。 天津的南市东兴...
11
3.千锤百炼始成钢——艰难的学艺之路
天津的演出结束了,父亲带他来到了天津的小站。 小站虽小,但在中国历史上却十分出名,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袁世凯奉旨督练的“新军”就在小站。可以说,小站是中国近代新式...
12
4.柳暗花明又一村——你把我的灯花说火了
小站的演出终于结束,父亲又带着田连元来到了津西的杨柳青。 杨柳青是天津的一座古镇,以民间艺术杨柳青版画驰名。特别是那幅“连年有余”的年画,就是那个白白胖胖的小男...
13
5.少年不知愁滋味——懵懵懂懂的初恋
胜芳镇是一个千年古镇,原为水乡,宋代时定名为“胜芳”,取“胜水荷香,万古流芳”之意。 此时的田连元已小有名气,不再说“灯花儿”,而是有了自己的一个固定的说书场次...
14
第三章 火了评书
...
15
1.心有灵犀一点通——没开书,就挂满员牌了
来本溪那年,田连元正好二十岁。 本溪是一座重工业城市,有奔流的铁水,有入云的烟囱。尤其夜晚,炼铁厂奔流的铁水映红了半边天。 田连元小时候就生活在东北,四平那场惊...
16
2.无言谁会凭栏意——面对“谣言”四起
这时,本溪市安排文化局所属的京、评、话、曲四个专业文艺团体到厂矿体验生活,结合工厂开展的“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的“双革”运动,要求创作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做汇报...
17
3.好将良玉种蓝田——咱们结婚吧
就这样,田连元和刘彩琴逐渐确立了恋爱关系,两人约定,五年之内不结婚。他们两人要在这五年中,干出一番成就。刘彩琴的目标是在业务上有新的突破,田连元的目标是要在专业...
18
4.秋来处处割愁肠——丧事连连
田连元和刘彩琴结婚了,岳父岳母也接纳了他们,团里的风言风语也消停了。虽然生活艰苦一些,但是两人感情上恩恩爱爱,生活上互相照顾,事业上携手并进,让人好不羡慕。可是...
19
5.此情可待成追忆——擦肩而过的爱情
田连元是1960年结婚,到1961年彩琴便怀孕了。产前,田连元偕妻子彩琴一同回天津咸水沽。团里终于给了产假,总不能让人家挺着大肚子上台演出吧。 在咸水沽,田连元...
20
6.银枪染尘大漠寒——红了彩屯,火了评书
田连元从小就是一个乖孩子,听父母的话,让他学说书,就老老实实地学。可是上学读书后,开阔了眼界,就不想说书了。但是,迫于父亲的压力,只好辍学去学评书。后来说书受挫...
21
7.先生恕我拜师迟——王铁夫的“皓月当空”
田连元火了,团里高兴,因为又多了一个经济增长点;陈主任高兴,怎么样?这人才是我从济南带回来的,我有眼光吧;彩琴高兴,我没看走眼,连元是个有才华的青年。可是田连元...
22
8.一夜吹香过石桥——评书《追车回电》
省里对“说新唱新”越来越重视了,1965年,省曲协又搞了一次全省范围的大规模“说新唱新”曲艺大汇演。各市曲艺团都精心准备了新创作的节目,演员就住在沈阳的省委党校...
23
第四章 辽东山人
...
24
1.山雨欲来风满楼——在那史无前例的日子
理想和现实有时就是一步之遥,可是就这一步,来得那么难。 田连元在辽宁电台录评书那段日子,有如世外桃源,完全沉浸在《欧阳海之歌》的氛围中,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
25
2.别有人间行路难——差点成了反革命
“文革”中,形势总是变幻莫测。 一会儿说“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于是各单位的领导被罢官的罢官,被批斗的批斗。一会儿又说要“抓革命,促生产”,原来的当权派...
26
3.雪拥蓝关马不前——落户梨树沟
这时,又有新的政策发下来了,根据中央的“文艺六条”规定,凡“集体所有制剧团如果不能演出样板戏,就要安排到新建厂矿企事业单位,或者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这...
27
4.此心安处是吾乡——天无绝人之路
田连元从一个流浪艺人,到有组织的文艺工作者,如今又成了一个农民,生活可谓瞬息万变。生产队给他分了自留地,从此就可以“三分土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过起“采菊...
28
5.字正腔圆韵味香——从刁德一到温其久
都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 田连元一身才艺,却让他老老实实当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会心甘情愿吗?当年刘备屈居吕布之下,关羽张飞不满,刘备安慰他们说:“...
29
6.屋漏偏逢连夜雨——从拮据走向绝境
刚下乡的时候,国家规定,给田连元他们这些人三个月的工资,算做安家费。到了农村,田连元在城里的生活习惯一时难以改变。再说了,农村生活和城市不一样,城市的东西到农村...
30
第五章 重出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