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鸡一唱天下白——定居咸水沽
咸水沽镇位于天津城东南四十里,因海河水位随渤海潮起潮落,涨潮时海水逆流而上抵此而止,故名咸水沽。又因为这里是京畿重地,漕运枢纽,是天津的工商重镇,所以又有“津东第一镇”之称。
落脚天津咸水沽后,父亲就带着田连元在这镇上说书。
咸水沽有一个地痞叫王六儿,横行乡里,人称“六爷”,听书不给钱,还张口骂人,扬言要踢了这馆子,从此不准父亲在这儿说书。父亲不敢惹他,连赔不是不说,还找中间人给说和,在饭店里请了一桌,才算让这位“六爷”息了怒。看父亲受了欺负还赔着笑脸,田连元替父亲难过。可是父亲却告诉他,“咱是说书人,台上说的是侠客,台下做的是狗熊,咱斗不过人家。”
转过年,天津解放。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刚入冬,咸水沽就来了“土改工作队”。街道主任安排四名工作队员,住进田连元家的外屋,他们穿着灰布棉衣,对田家人满脸笑容,天天帮着挑水、扫院子。他们经常开会到很晚才回来,但你听不到他们的脚步声。
爸爸感动地说:“这共产党的官,哪朝哪代都比不了。”
没过多久,工作队在李家书场召开了一个“坦白大会”,公审地痞流氓王六的罪行。当时书场里座无虚席,镇里的群众纷纷揭发王六的恶行。最后,工作组宣布王六为坏分子,要他劳动改造,定期汇报,每天拿着笤帚扫大街,收拾垃圾。
群众拍手称快,说:“这就叫‘当报不报,时候没到’,共产党一到,坏蛋全得报!”
因为受了王六的欺负,父亲一直想找机会回沧州老家,现在天津解放了,坏人不敢横行了,父亲便决定不走了,家就安在了咸水沽。
这时的田连元也到了上学的年龄,父亲对田连元说:“说书人不识字不行,不识字,就说不好书,你还是先去上学吧。”
听到父亲说让他上学,田连元别提有多高兴了。这些年,跟着父亲走江湖,没有一个小朋友,要是进了学校,就可以和那些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玩了。
咸水沽镇的小学叫“天津师范附属小学校三分校”,班主任叫刘作树,挺喜欢田连元的,知道田连元是说书人子弟,就想让他在学校“五一”汇演时出个节目。刘老师问田连元会唱什么,田连元想了想说:“我会唱李存孝夺槔。”老师说,“好,你唱一下我听听。”
于是田连元就唱道:
黄巢造反灭大唐,
苍梅寺里习练刀枪。
每日私造盔和甲,
私造盔甲排战场。
看了个良辰兴兵将,
卞律和尚一命亡。
黄巢杀人八百万,
只杀得血流成河呀赛长江。
……
唱到这里,刘老师听不下去了,他板着面孔对田连元说:“好了,不用唱了。”说罢转身走了。
田连元挺单纯的,他并没有察觉什么,还等着“五一”演出呢。可是到了“五一”节,别的孩子一个个都登台演出了,却没田连元什么事,田连元未免有些失落。他不知道,时代不同了,他的节目已经不适合在学校里演出了。
到了1953年,田连元正读小学三年级,学校开展“优秀学生”和“模范儿童”的评选。优秀学生各班都有,而“模范儿童”全校才一个。出乎意料的是,田连元竟然被评上了学校的“模范儿童”。而且学校还拉出了横幅:“向模范儿童田长庚学习!”田长庚就是田连元,那时他还没起艺名呢。
田连元是个腼腆的孩子,每天看到学校里“向模范儿童田长庚学习”的横幅,他头都不敢抬,要是别人瞅他一眼,竟有一种无地自容的感觉。
那天,学校在大礼堂里开表彰大会,先是老师讲话,然后发奖状发奖品。“优秀学生”奖励的是一个木制的铅笔盒、四个笔记本和几支铅笔。而田连元这个“模范儿童”的奖品,则是一个铁制的铅笔盒、五个笔记本和几支铅笔,最让田连元得意的是还有一本《大众小辞林》。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田连元走到台上,接过奖状和这些奖品。
这些奖品在田连元看来,是相当贵重的,相当于现在的奢侈品了。因为当时以他家的经济条件,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哪有条件买这些贵重的文具。尤其那本《大众小辞林》,田连元更是爱不释手。此后无论人生有多坎坷,他都一直珍藏在身边。
发完奖,学校要田连元发言,发言稿是班主任温老师给写的。第一次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发言,他紧张得不行,虽然是照稿,却念得磕磕巴巴,但老师和同学还是给他热烈鼓掌。
会后温老师笑着对田连元说:“念的什么呀?太紧张了吧。”温老师没有批评他,可是田连元自己却很生气,“田长庚啊田长庚,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啊!”
真的,当时如果有人说,这小孩将来是个说书大家,打死也不会有人相信。世界就这么奇妙,一个不善表达的孩子,日后真的就成了一个亿万观众喜爱的评书表演艺术家,靠一张嘴,红遍大江南北。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田连元的班主任姓王,上课时西装革履,很有仪式感。但他说话很尖刻,对学习不好的学生,总是语带讥讽。有一次,他对一位同学说:“你的成绩总是名列后茅,将来怎么办呢?以后同学们各有成就,有的成为科学家,有的成为劳动模范,有的成为作家,而你呢?大家见面问,你干什么呢?你说,这不在电影院门口卖瓜子儿嘛!你脸往哪搁?你会不会很难受啊?你会不会很惭愧啊?”
笑声中,那位同学垂下了头。
老师的话,不知那位同学作何感想,对田连元倒是触动很大,他一边替那位同学难过,一边想到了自己。是啊,我将来去干什么呢?说书?子承父业?不,我不能干这个!说书是民间艺人,被人瞧不起,社会不重视,比电影院门口卖瓜子的也好不到哪儿去呀。
于是,田连元不能不想想自己的未来了,他想,自己一定要好好念书,考大学,学外语,当作家,当科学家,起码也要当个飞行员,开着飞机翱翔蓝天,坚决不做父亲那样的说书人。
可是就在这时,这个踌躇满志的少年,被一盆冷水浇到了头上。
这时,一直在天津说书的父亲得了肝炎,因为脸色发黄,所以又叫黄病,而且肺也不好,给搭档李立亭伴奏时,常在台上咳得面红耳赤。这样下去,父亲一旦不能说书了,那一家人的生活怎么办?于是父亲和搭档李立亭先生商量,决定让田连元赶紧辍学,到天津市里跟他学艺,将来好接他的班,养家糊口。
听到父亲的决定,田连元一百个不愿意,可是没办法,一家人不能饿死。他是长子,得挑起这副养家的担子啊。
那天,田连元找到班主任王老师,说:“老师,我不能再上学了。父亲的病越来越重,他让我去跟他学艺去。”王老师很无奈,也很替田连元惋惜,他向全班同学说:“告诉同学们一件事,从今天起,田长庚同学就要离开学校了,不能再和大家一起读书了。很可惜啊,按说他的成绩,一定会考上中学、大学,将来一定是国家栋梁。但是因为父亲有病,生活困难,他不得不辍学去学艺。不过我相信,田长庚同学无论做什么,都会做得非常出色的!现在,请同学们用掌声欢送他。”
班里响起了一片掌声。
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田连元收拾好书包。出门前,王老师又递给他一张纸说:“这是一个老中医开的一个药方,是专治你父亲那种黄病的,按这个方子让你父亲抓几服药吃吃看,说不定会治好的。”
田连元接过方子,放在衣兜里,然后向老师和同学鞠了一躬,他忍住不让眼泪流出来,快步走出校门。
在这个班级里,虽然田连元少言寡语,不善交往,但也有两个比较要好的同学。有一次田连元和同学玩球时,不小心把教室的一块玻璃打碎了,按学校规定,损坏公物是要赔的。这块玻璃虽然只需5角钱,但对田连元来说,怎么向家里要这5角钱呢?当时田连元家里非常困难,父亲说书,收入很少,母亲要精打细算才能勉强维持。
为此田连元愁眉不展,垂头丧气。放学的时候,一位叫秦德珍的女同学走到他身边,塞给他5角钱,说:“拿着,赔玻璃去吧。”
秦德珍也是班里学习名列前茅的好学生,平时喜欢和田连元接触,也知道田连元家里很穷。
田连元没有拒绝,他对秦德珍说:“那就谢谢你了,以后一定还你。”
秦德珍笑着说,“谁用你还了?”
对秦德珍,田连元一直心怀感激。
田连元离开学校的那天,秦德珍送他一个硬皮小本,里面夹着一张她的小照片。本子里还写了一句话:“长庚,你因家庭生活离开了学校,我送你这小本留念,祝你快乐!”
田连元沮丧地走出校门,他忍不住回头再看一眼学校时,却看到全班同学都出来送他,喊他的名字,向他招手。田连元再也忍不住了,一路哭着回到家,一头趴在炕上,大半天没动弹……
看儿子难过的样子,母亲也不好受,她劝儿子说:“你爸是个穷说书的,哪有钱老供着你念书啊?你学说书不也一样嘛!好好学,长本事,成大角儿,多挣钱,照样有好日子过不是……”
母亲的唠叨他一句也听不进去,真的,他不想说书,不想当没出息的艺人。他喜欢上学,喜欢和同学们在一起,他要读书,要考大学,那才是他想要的人生。可是现在,理想的翅膀被剪断了,他一下子从天空坠下来,坠得那样快,没有一点准备。他感到自己的人生完了,前途一片昏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