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鏖战急——围城里的记忆

1.当年鏖战急——围城里的记忆

田连元出生于1941年12月16日。

1941年,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如果按阳历算,没什么特别,一年还是365天。可是如果按中国的阴历算,则是384天。一年两头春,也就是说,这一年,初始在立春,结束还在立春。民间传说这样的年景不是太好。当然,这是迷信,信不得。

可是,这一年还是有许多大事发生。皖南事变应该算一个吧?纳粹进攻苏联应该算一个吧?日本偷袭珍珠港应该算一个吧?还有中国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应该算一个吧?

有人说,中国不是从1937年就开展全面抗战了吗?不是,那一年国民政府发表的是《自卫抗战声明书》,而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发布的《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这才是中国正式对日本宣战的日子。而这个宣战书发出一个星期后,即1941年12月16日,田连元出生。

有人会说,怎么,田连元出生也算大事?

当然算大事,他是大师,是名人啊。不信你到网上查一下,这一年出生的中外名人一共才列出二十个,田连元名列其中。

要知道,1941年这年,虽然战争频仍、炮火连天,但中国的出生人口还是有将近九百万,全世界也有几千万。而这几千万人中能榜上有名的,也就这寥寥二十人而已。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七十年了,很多人并不太珍惜这七十年的和平。可是对田连元那代人来说,出生便是战争,记事便是炮火,注定颠沛流离,磨难丛生。

田连元祖籍河北,出生在长春,父亲是个说书人。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想不说书都难。

田连元出生的时候,父亲给他起名叫长庚。庚字有年龄的含义,那么长庚呢?就是活的年头要多一些,长命百岁,讨个吉祥。岂不知,这名字和天上的神仙,太白金星李长庚的名字相合了。

六岁那年,田连元一家住在四平。这年的四平,在田连元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太深太深了,以致把六岁以前的童年记忆都一扫而光。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在东北大兵压境,蒋介石恨不得一举消灭林彪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当时四平城里是林彪的部队,城外是国民党的部队。大兵压境,双方展开殊死搏斗,四平保卫战被称为中国战争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枪炮声震耳欲聋,弹片横飞,流弹乱窜,夜晚更是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城里的老百姓哪经过这样的事儿,早吓得魂飞魄散了。他们家家都在院子里挖了防空窖,就像农村的菜窖一样,先挖一个大坑,再在上边架上檩木,檩木上面铺上草席,草席上面压上泥土,有的二尺多厚,有的人家竟有一米多厚。看上去像一个大坟包。真是有家不能归,活人住坟包啊。

不过,最惨烈的战争,也有温馨的一面,尽管微不足道。

战争的双方约定,每天中午休战一小时,给城中的老百姓留出买粮、挑水、买菜的时间。于是,每天中午12点一到,枪炮顿息,死气沉沉的“坟包”立刻涌出一批批活生生的人来,他们争分夺秒,就像现在的打折商店一样,一开门,人们便蜂拥而入,上演一场生死时速。那些卖菜的、卖粮的、卖杂货的,鬼魂般地一下子出现在大街上、集市中。哪有时间讨价还价,哪有心情挑三拣四,拿起货,扔下钱,赶紧往回跑,抢东西似的。而时间一到,大街上的人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老百姓又都钻进坟包里,熬着这不人不鬼的日子。

但是,如果你以为中午这一小时绝对安全的话,那你就非付出惨烈的代价不可。

中国人很讲究仪式感,即便在最惨烈的战争中,重大事项也不肯敷衍了事。田连元清楚地记得,有一大户人家娶儿媳,他们要在中午这一小时休战时间内,把儿媳迎娶到家。

于是,中午十二点一到,身披白色婚纱的新娘赶紧登上前来迎娶的马车,和新郎一起,乘坐着马车在大街上疾驶,奔向他们的婚姻殿堂,开始新的人生旅程。可是,就在此时,国民党的一发炮弹从天空呼啸而至,落在了马车旁,“轰”的一声炸响,马碎人飞,婚纱飘散……

目睹这一幕,幼年的田连元领略了战争的可怕和枪炮的无情,更看到了一个美丽的生命瞬间被撕成碎片,随风飘逝。

一天中午,田连元陪同院的李奶奶上街买菜。回来的路上,眼看就要到家了,突然从对面胡同里跑出来一个当兵的,端着枪,枪上着刺刀,瞪着眼睛站在胡同口大喊:“快走!我要开枪啦!”

还是孩子的田连元吓坏了,他撒腿便往家跑。李奶奶跟在后面边跑边嘟囔:“我们是买菜的,这还没到点儿呢……”

田连元因为过于慌张,刚跑进大门便摔了个大跟头,一只鞋也摔掉了。李奶奶在后面替他捡起那只鞋,对田连元嚷着:“都到家啦,你还跑什么?”

气喘吁吁的田连元真有一种死到临头的感觉。多年以后,田连元回想起那惊魂一刻,还有些胆战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