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作为南宋偏安的临时都城,名为“临安”,听起来好生应景,这使得很多人误会临安是宋高宗定都杭州时取的新名字。

事实上,临安原本就是杭州的一个县,“陌上花开缓缓归”的吴越王钱镠故里。建炎三年(1129),宋高宗将“临安”定为府名,升杭州为临安府。

绍兴二年(1132)春,宋高宗从绍兴回到临安。不久,李清照也追着帝驾随之来到临安。同年,传出改嫁风闻。

传闻大意是:赵明诚过世后,李清照带着大批图书文物辗转江南,颠沛流离,痛苦不堪。在杭州时,她遇到了比她小二十多岁的张汝舟,被其花言巧语所惑,闪婚下嫁。但是张汝舟娶她是因为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婚后发现文物所剩无几,而且李清照还不肯给他,于是大失所望,经常对李清照拳打脚踢,施以家暴。李清照在忍无可忍之下,便向官府告发张汝舟“妄增举数入官”(虚报参加科举考试次数以获取官职),遂于九月离异。

宋朝对于多次应试不中的举子予以特别关照。宋太祖曾诏赐连续参加十五次以上科举考试而没被录取的一百零六人以“本科出身”(补录为进士);宋太宗亦曾诏赐连续参加十次以上考试而没被录取的一百八十人以出身。后来凡在省试中多次落第的人,都须另立名册,由地方呈报朝廷,量情赐以官职。张汝舟就有可能是因为虚报考试次数而得官的。

打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除名,柳州编管,李清照得允准离婚。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即便情况属实也要坐牢。幸得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大力营救,李清照只关押了九天即得获释。

最早记载这一事件的,是宋人赵彦卫的《云麓漫钞》。其中存有一封李清照写给綦崇礼的感谢信《投内翰綦公崇礼启》,其中有“忍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才”等语。

这则逸闻,被后人著作引用了七八次之多,包括南宋著名史家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李清照改嫁张汝舟事遂成定案,禄蠹们简直是“普大喜奔”,这从大名鼎鼎的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可见一斑:“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启事与綦处厚云:‘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传者无不笑之。”

讥笑之声溢于纸上,胡仔是有多么高兴一个才女落魄了?

真正猥琐的,不是李清照的晚景凄凉,而是这些品格卑下的男人嫉恨一个才女盛名的扭曲心态吧。

在宋朝,妇女改嫁算不得失节败行的过错,离婚也是常有之事。但是将李清照与张汝舟联系起来,还是让人难以接受,因此我对再婚真相始终存疑。

一则故事发生在绍兴二年(1132)的临安,这一年李清照四十九岁,漂泊徙倚,辗转各地,几乎在一个地方待不到几个月。宋高宗正月抵达临安,李清照是后来追到的,而九月已经离婚。半年之间,从相识到结婚,从家暴到离婚,从诉讼到结案,闪婚再闪离,是不是太快了点?

二则《云麓漫钞》为杂言笔记,中多讹传失实之处,不足为信。李清照的故事集闪婚、闪离、骗财、家暴、诉讼、名人且是名女人于一体,很符合传奇小说的体例,却因为太过传奇而实在不像是真的。况且李清照或者赵明诚的近亲从未曾谈及再嫁事,尤其赵明诚表甥谢伋在《四六谈麈》中始终称李清照为“赵令人李”,如果李清照改嫁,谢伋怎会不知?

三则《投内翰綦公崇礼启》出现于李清照去世多年后,其真伪一直存疑。即使是真的,个中叙述也有歧义。书中说:“既尔苍(仓)皇,因成造次。信彼知簧之说,惑兹似锦之言。弟既可欺,持官文书来辄信。身几欲死,非玉镜架亦安知?”张汝舟拿来的“官文书”到底是什么呢?有说是离婚判决书,但是先后过程显然不对。

联系同时期李清照正为了赵明诚“玉壶颁金”的通敌传言百般设法洗清,我有个猜想:会不会是张汝舟拿了一张冤案文书来对李清照威逼利诱,李清照不从,遂反过来告发他“妄增举数”以脱身。

綦崇礼是赵明诚的表哥,如果李清照真的改嫁并入狱,有何颜面求助于他?相反,若是张汝舟因为贪财而强逼李清照成婚,作为赵明诚的表哥,綦崇礼才无法坐视,必须施以援手。

宋朝法律是保护离异妻子的财产的,离婚手续也非常文明理性。

古时候的和离书,又叫“放妻书”,试看一篇范文

……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敦煌藏书唐人《放妻书》)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一对男女能做夫妻,毕竟有缘,不能与子偕老,是谓无分,何须争执是非对错?因此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彼此祝福就好。

也有的和离书,会写清财产分配,或是丈夫对妻子的赡养义务。但最终态度,都是对于前伴侣的殷切祝福:“自别以后,愿妻再嫁,富贵得高,夫主不再侵凌论理,一似如鱼得水,任自波游……”

李清照不满张汝舟,离婚就好,何必上告?所以我猜测,她告发张汝舟,是因为受到威胁诬陷,而不是什么单纯的妻告夫。

还有一个不算证据的辅证:“改嫁”风波发生于1132年秋,距此不久,宋高宗欲派人赴金国探望徽、钦二帝,并与金商谈议和事。满朝文武没有一人敢去,只有韩肖胄英勇请命。李清照为此写下一首长诗赞颂韩肖胄义举,慷慨激烈,英气飒然。最后一段云: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倘若李清照果有改嫁奸人张汝舟之举,因为离婚官司到处托人求告,被打了板子而且入狱,正如胡仔所说的“传者无不笑之”,那她这会儿正是该闭门遮羞,少与人言才是,还会大胆参议朝事,向将军献诗吗?

国家危难,流民成灾,文人士大夫们不能如李清照般仗义执言关心国事,倒掩起袖子来非议传谣,取笑一个孤苦无依的女人,这些人倒是笑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