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首当数谁家,可以肯定的是,范成大绝对是四人中人缘最好的一个。
范成大晚年自号石湖居士,将自己的诗文编成《石湖集》,请好友杨万里作序。杨万里性情狂傲,却独独对范成大推崇备至,曾道“一生狂杀老犹狂,只炷先生一瓣香”。他在序言中不吝溢美之词,称赞范成大“今海内诗人不过三四,而公皆过之,无不及者”。这是把范成大放在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行首了。
陆游对范成大亦是十分敬重,于范成大病逝时曾挽诗悼之:“孤拙知心少,平生仅数公。凋零遂无几,迟暮与谁同!……”数日后,又因梦见范成大,再次题诗:“速死从公尚何撼,眼中宁复见此杰?”恨不得追随范成大一起死。
但是反观陆游对杨万里怎样呢?
这从陆游的《送子龙赴吉州掾》长诗中就可窥一斑了。这首诗作于陆游的二儿子陆子龙去吉州为官之际,陆游为子送行时叮嘱了一系列赴任注意事项,甚至包括如果遇到杨万里该怎么办:“又若杨诚斋,清介世莫比。一闻俗人言,三日归洗耳。汝但问起居,余事勿挂齿……”
这说的是杨万里为人高冷,听到不顺耳的话就会像上古隐士许由那样跑到河边去洗耳朵,而且要连洗三天表示鄙视。陆游叮嘱儿子:你见了他只管执晚辈礼,问候健康就好,别的话就一句也不要多说了,免得招人烦。
从诗中可见,陆游对杨万里虽然尊重,却不亲近,不过点头之交而已。不过陆游对人一向客气,即使是面对并不亲近的杨万里也是充满赞颂之辞:“诚斋老子主诗盟,片言许可天下服。”“文章有定价,议论有至公。我不如诚斋,此评天下同。”心甘情愿承认自己不如杨万里。
姜特立亦有诗称:“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项安世则说“四海诚斋独霸诗”,皆以杨万里为当时之冠。
而杨万里自己也颇以诗才自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中回忆,自己少年时曾随父亲拜访杨万里,正值杨万里刚写完一首咏月诗,诗末云:“焉知万古一骸骨,酌酒更吞一团月。”看到罗家父子进来,杨万里非常得意地把诗作拿给他们看,并且说:“老夫此作,自谓仿佛李太白。”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他和张孝祥、虞允文是同榜进士,中举后得职赣州司户,不久调任永州零陵(今湖南永州市区)县丞,比北宋的黄庭坚还可怜。因为黄庭坚任职的叶县到底是中原腹地,而永州却是自古以来放逐官员的穷乡僻壤,唐朝时柳宗元就是在这里写下《永州八记》的,“永州之野产异蛇”,乃是瘴疠蛇鼠之地,杨万里等于刚做官就被贬了。
不过就因为在永州做官,杨万里才有机会“一日而并得二师”,也就是同为秦桧所贬的张浚和胡铨。
张浚是因为高喊主战被秦桧贬到永州来的,郁闷得闭门谢客,像杨万里这种后生小子原本是不放在眼里的。可是禁不住杨万里一再登门,又托其子张栻致意,精诚所至,终得张门为开。张浚见了杨万里,倒觉得这小子很对脾气,与之甚契,并勉励其“正心诚意”。
杨万里因此把自己的书室名之为“诚斋”,还请胡铨为他写了《诚斋记》,终生以两位爱国名臣为效仿的榜样。
特别的是,《宋史·张孝祥传》提及高宗殿试,曾谕宰相曰:“张栻、孝祥词翰俱美。”
莫非张栻也是这一年的进士吗?如果是的话,那么他也该在群星榜中,成为杨万里的同年,两人相交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可惜《宋史·张栻传》里却只说他“以荫补官”,得孝宗赏识,“遂定君臣之契”。似乎并未参加科举,亦未有高宗面试。
不过,即便两人不是同学,亦是同道中人,便连诗风也是相似的。张栻最为人们熟知的是一首绝句:
立春偶成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而杨万里最为我们熟悉的诗莫过于那首西湖荷花: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一生以张浚为师,张浚远征前特地举荐杨万里为临安府教授,可惜杨万里未及赴任,就因父丧报了丁忧。
乾道三年(1167)春,杨万里服满复职,前往临安,谒见同年登科、如今已做了枢密使的虞允文,上政论《千虑策》,分为《治原》《人才》《民政》等三十篇,总结了靖康之难以来的历史教训,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针策略。
科举同年素有弟兄之义,是仕途中最重要的人脉资源。况且虞允文知人善用,对杨万里自然格外看顾,遂举荐其为国子博士,自此杨万里开始在京任职,颇受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