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姜夔诗词双绝而各有特色,其诗法先学黄庭坚的江西诗派,后学晚唐陆龟蒙,融合锻造,追求“理高妙,意高妙,想高妙,自然高妙”的境界,形成自己清峻峭拔的风格。
词作则讲求格律严密、音节谐美,于婉约词风中融进了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的优点,含蓄空灵,独创出“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清空”风格。
白石词现存八十四首,其中记游、感遇、伤乱、怀旧、送别等题材占了大多数。据说其中二十多首词,都写的是他年轻时的一段艳遇。
艳遇主角是一对在合肥弹琵琶的歌伎姐妹,但不知道白石倾心的是姐姐还是妹妹,总之他从二十多岁认识这对姐妹以来,先后多次寓居合肥,直到绍熙二年(1191)秋,那对姐妹离开合肥才作罢。
后来,他作了很多诗词纪念这段美好时光,《暗香》里的“唤起玉人”,据说也是指这两位琵琶伎。且略举两首代表作: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踏莎行
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后一首词写于淳熙十四年(1187)元旦。
姜夔借苏轼诗句“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以“莺莺燕燕”来代指合肥姐妹,同时喻其体态轻盈,声音娇软,莺啼燕啭,情意缠绵。
词人从湖州抵金陵的途中船上,梦见了久别的情人,“华胥”便指梦中,典出《列子》。长夜漫漫,怎堪情深义重,春日初归,早被相思浸染。
下阕便回忆别时针线与别后书信,临行密密缝,尽是相思意,真个是魂牵梦萦;并巧借唐传奇《离魂记》中倩娘灵魂出窍追逐爱郎远游的典故,写出相思之深。
末二句“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是词中句眼,幽艳诡峭而又深情隽永,与晏畿道“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并称鬼句。
都说“情深不寿”,然而姜夔一生四试不第,只落得寄人篱下,以做清客门人为生,命微运蹇,而去世时年近古稀,倒也不算短寿。只是六十多岁还在奔波旅食,活得太过困顿。
这让我想起同样以梅诗闻名、同样一生布衣、也同样葬于西湖之滨的林和靖。姜夔以《疏影》《暗香》为题咏梅,想来对梅妻鹤子的和靖先生也是仰慕的,却终究做不到像林和靖那般绝足红尘,清贫归隐,以卖梅子度日。
姜夔有妻有妾有朋友,还有两位无时或忘的梦中情人,交游广阔,出入豪门,而最终贫不能殡。想来自是和刘过一样,终究还是太过贪恋红尘又缺乏自律的缘故。
也许,这便是才子的通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