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朱淑真的诗文虽名“断肠”,却并非每一首都是伤心之作。曾经她也有过豆蔻年华,也有过快乐时光。
朱淑真所作《璇玑图记》中曾道:“初,家君游宦浙西,好拾清玩,凡可人意者,虽重购不惜也。一日家君宴郡倅衙,偶于壁间见是图,偿其值,得归遗予。于是坐卧观究,因悟璇玑之理。”
看来,朱淑真的父亲和赵明诚有着一样的爱好,喜欢收藏古董字画,虽重金而不惜。但是看上这幅东晋才女苏蕙的《璇玑图》,却是为了买来送给女儿的。想来在父亲心中,女儿才情也是堪比苏蕙的吧。
知女莫若父,朱淑真果然喜欢非常,久久地坐在图前参悟端详,起卧徘徊,深思沉想,体悟个中趣味。
那时候,她曾是父母手心里的宝。
朱淑真早熟,还是双鬟少女初学画眉时,已经开始憧憬爱情,而且开始想象琴瑟相和、诗词酬唱的婚后生活,甚至想过如何题诗万首,好叫夫君大吃一惊,爱慕钟情——
春日偶成
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
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
张爱玲说过:“我们总是先看见海的图案,后看见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情。”而朱淑真绘抹爱情的蓝本,莫非是“赌书消得泼茶香”的李清照与赵明诚吗?
从朱淑真的词作可知,“人约黄昏后”的事早在她少女时代就已经做过了,不过那不是元夕灯市,而是夏日湖畔,她约的,是心仪的少年郎:
清平乐·夏日游湖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这是老儒心目中典型的“淫词艳曲”,也就是朱淑真的罪证。因为她竟然如此大胆地与恋人约会,不但携手游湖,还卿卿我我地做出“和衣睡倒人怀”的行为,真是伤风败俗。
然而相爱是多么美好,荷花湖畔,细雨霏微,少年情侣为了躲雨,不知避在谁家的屋檐下或是茶寮中。他们挨得很近,既然烟露多情留我少住,雨水又暂时隔绝了别人的眼光,那就让他们借着天意纵情相拥,说尽甜言蜜语吧。
可是美好时光多么短暂,分别时刻又多么艰难,直到她回来家中,依然懒懒的无情无思,连梳妆打扮也没了情绪。女为悦己者容,他不在身边,又打扮给谁看呢?
尽管这首词的大胆露骨让道学家们大跌眼镜,大加笞挞,然而朱淑真说过了:“娇痴不怕人猜。”
我真是庆幸:至少,她是快乐过的!
然而欢情终是短暂,现实不如人愿。她最终嫁的丈夫,根本回应不了她的“分付萧郎万首诗”,而只是鸥鹭错结连理枝。于是春花秋月,尽是凄凉况味;雁过风行,都作断肠之声。
她大多时候都是孤独的,比如下面这首词中,接连出现了五个“独”字,凄寒彻骨。
减字木兰花·春怨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春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说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朱淑真的春天是抑郁伤怀的:
江城子·赏春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悄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辗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谒金门·春半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蝶恋花·送春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芳华易逝的春天已是这般难堪,百花肃杀的秋天又将如何?断肠人不忍见春光,又如何抵得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于是,便有了更多的断肠之句:
菩萨蛮·秋
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欹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 起来钩翠箔,何处寒砧作。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
中秋闻笛
谁家横笛弄轻清,唤起离人枕上情。
自是断肠听不得,非干吹出断肠声。
闷 怀
秋雨沉沉滴夜长,梦难成处转凄凉。
芭蕉叶上梧桐里,点点声声有断肠。
朱淑真诗词中出现最频繁的就是“断肠”二字了,因此诗文叫作《断肠集》,词作题为《断肠词》,而她以“拆字格”为世人留下的一首数字谜,便被称作了“断肠谜”。最后,就让我们一起从一到十,细数断肠吧:
下楼来,金钱卜落;(“下”字“卜落”为一)
问苍天,人在何方?(“天”字“人”去为二)
恨王孙,一直去了;(“王”字去“一直”为三)
詈冤家,言去难留。(“詈”字“言”去为四)
悔当初,吾错失口;(“吾”字失“口”为五)
有上交,无下交。(“交”字“有上”“无下”为六)
皂白何须问?(“皂”字去“白”为七)
分开不用刀。(“分”字“不用刀”为八)
从今莫把仇人靠,(“仇”字“莫”“人靠”为九)
千种相思一撇消。(“千”字“一撇消”为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