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之谜,首先是她的名字,就有过朱淑真、朱淑贞、朱淑珍三种写法,号倒是统一的,自号“幽栖居士”。一个“幽”字,写尽其心性为人,也足以形容她的诗词特点。

其次是她的籍贯,有说是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也有说是浙江海宁;有说祖籍安徽,亦有说世居桃村。

便连她的生卒时间也是含糊的,有说生于北宋,还有说与魏夫人是闺密,两人曾有过许多唱和;有人说生于两宋之交,比李清照略小,是易安居士的超级粉丝;也有说她是南宋词人,朱熹的侄女,甚至还给了明确的年份——生于1135年,故于1180年,但是就连她的离世原因都说不上来,这个年月自然也不做准。

关于她的辞世,就更加扑朔迷离了,因为连个坟都没有。“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

于是有人说她是离婚后病故,无主孤魂,无处下葬;也有人说她是投水自尽,尸骸无存,所以未能立坟……

关于她的婚姻,说法倒是统一的,就是夫妻不睦,没有共同语言。

但是关于她的丈夫的身份,又有了分歧:有人为她的诗文作序,说她“嫁为市井民妻”;也有人说,她嫁的不可能是普通市民,至少是个小官,因为其诗《春日怀泪》中曾写道:“从宦东西不自由,亲帏千里河长流。已无鸿雁传家信,更被杜鹃追客愁。”可见曾经跟随丈夫远行公干。

王士祯于《池北偶谈·朱淑真璇玑图记》文中,则称其“嫁为俗吏为妻,不得志殁”。

“市井民”也好,“俗吏”也好,总之朱淑真对这段婚姻是不满意的。她在诗中写道: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

这是明明白白的呐喊,控诉自己和丈夫的错位婚姻乃是将鸥鹭与鸳鸯强行配对,无奈志向不同,无法比翼。

东君是司花之神,既然不能为花儿做主,又何必让它生出连理枝来?换言之,强扭的瓜儿不甜,不幸福的婚姻还不如不嫁。

这样的怨怼要是搁在今天,那是太平常不过了,速速到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便是;若是丈夫不同意,还可以去妇联告他冷暴力。

可是事情发生在理法严谨的南宋就不一样了,男人可以休妻另娶,三妻四妾,但是女子对夫君不满,就要遭受世人白眼,被百般指摘,污言诟病。

对于理教来说,女人遭受再大的不幸,都要忍着。

可是,怎么忍呢?那个俗吏对朱淑真的诗情画意完全不能回应,甚至还觉得厌倦。他沉溺的是青楼女子的脂浓粉艳,不但纵酒荒淫,甚至还把妓女带回家来胡闹,吐得满屋污秽。当朱淑真提出抗议时,他居然动手打她。

当真是“东君不与花为主”啊!

关于对“东君”也就是青帝的控诉,朱淑真还有一首绝句《落花》更为著名: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又是一句“连理枝”,但是这回却是作者喜爱的,因此道“花正开”;可惜的是,不喜欢的非要结成连理枝,喜欢的却遭到了妒花风雨的摧残,不能长久。

因此朱淑真祈愿:望青帝为主,莫教花季随风,萎落青苔。

自然,她这个愿望最终是落空了的。

《红楼梦》中怡红开夜宴,群钗占花名,香菱掣取的就是这根签。她的愿望,也是落空了。

香菱嫁了薛蟠这个莽夫,惨遭荼毒,正如朱淑真之悲惨婚姻。曹雪芹将这支签派与香菱,或许就是为了提醒读者这一点吧?

再看一首朱淑真的菊花诗:

黄 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历代菊花诗中,我最爱的就是朱淑真的这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所谓“诗言志”,这两句“宁可”与“不随”写尽菊花情操,更道尽诗人不愿屈从于苟且婚姻的骄傲和倔强。

这样一个有思想有才情有个性的女子,要被迫默默地委身于俗吏蠢夫以了此残生,才怪!

于是,她到底离开了他,并在孤独余生中浮光泡影地追求一次次虚幻的爱情。但是每一次,都令她失望。

她最终死于寂寞,寂寞到人们甚至不知道她是怎么死的,究竟死于哪一年。

活得如此委屈,死得如此孤寂,却幸而留下了大量诗词。即便他的父母焚其书稿,使之百不存一,然而流传民间的,已足以令其传世。

淳熙九年(1182),魏仲恭将朱淑真残作辑录出版,并为之作序:“……(朱淑真)每到春时,下帏趺坐,人询之,则云:‘我不忍见春光也。’盖断肠人也。”遂题名《断肠集》。

但是魏某并不认识朱淑真,编辑书稿又是在朱淑真殁后,所闻所录尽是坊间传言,岂能为准?

世上没有人真正了解朱淑真的故事,却一直传唱着她的断肠诗作。也许这于她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