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入人心,“声”好才吸引人

“声”入人心,“声”好才吸引人

说话的内容、思想、感情是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的。如果没有声音来输送各种信息,就不会有后续的交流,更谈不上好坏的效果。因此,说话的声音是非常关键的。

说话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形成的变化,其中包括语速的快和慢、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音的高低轻重、音节的长短停顿等。说话时,可以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巧妙地调节、控制和安排,来表达、丰富其讲话的内容。

说话时的声音一定要有变化,语音有高有低,语调有抑有扬,不要始终一个调,使人听之乏味。语速应该有快有慢,停顿要力争恰到好处,或长或短,这样才能使听者感到舒服,精神愉快。意大利一个非常有名的歌唱家登台献艺,他没有唱歌,只是利用自己声音的标准变化,有节奏地从一数到一百,便引来了台下观众一阵高过一阵的掌声,甚至还有人很动情地流下了眼泪。

这充分说明了仅仅依靠好的声音,就足以“声”入人心,撼动灵魂。好的声音变化不但具有悦耳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表意、传情。

声音的变化不是天生就具备的,而是通过后天的严格训练,并多次练习而掌握控制的。因此要想拥有一个好的声音变化,让你的声音“声”入人心,就要注重声音变化训练。

声音训练主要包括发音训练、正音训练。发音训练包括发声训练、呼吸训练、嗓音训练、共鸣训练。

发声训练就是良好发声能力的训练,首先是锻炼肺活量。办法有两个:一是深呼吸运动,吸足气后闭气到不能再坚持为止,然后再慢慢呼出气,每天如此重复练习;二是在面前点燃一根蜡烛,看看距离多远才能把蜡烛吹灭,如果能在1米以外的距离将蜡烛吹灭就可以了。

肺活量过关了,接着可以进行声音响度的训练。可以效仿歌唱演员练嗓子的方法进行训练,每天早晨练一段时间,或者在海边、树林里、山脚等处高声呼喊。

呼吸训练主要是通过正确的呼吸方法进行训练。具体方法是:吸气时用口和鼻吸,小腹向丹田处收缩,同时,上腹、胸和腰部要扩张,胸腔与腹腔之间的隔膜要收紧,这样吸气充足,发声“动力”也就充足,发出的声音就响亮。

嗓音训练主要是使发声自然,首先要保证吸气和呼气的方法正确,然后要把音量和停顿处理好。正确的方法是:深吸一口气,放松身体,由最低音向最高音连续发出“啊”或“咿”的声音,然后做高低音交替变化的锻炼。

共鸣训练主要是空腔共鸣、胸腔共鸣以及鼻腔共鸣的训练。要做到三个字:“抗”“通”“挂”。“抗”就是气息双向运动,产生对抗,这是产生良好共鸣的基础。“通”就是气流能十分通畅地向上、向前活动,使发音自然而舒展。“挂”就是要使声音有一种被吸住的涩感,好像“挂”在前硬腭上。

在进行共鸣训练时,要注意气息下沉、两肋扩张、喉部和胸部放松,声音从小腹出来垂直向上,经口部、咽部向前,透出口外,要保证声音通畅,运行自如。

正音训练包括绕口令训练和普通话训练。绕口令训练对纠正发音、锻炼舌肌十分有益。平时不妨多加以练习。

绕口令训练,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短句到长句、由慢到快的顺序来进行。在训练的时候,要做到口齿清楚、发音准确、快速流畅、一气呵成。

普通话训练,首先,要求准确掌握21个声母和32个韵母的读音,准确读出阴阳上去四个声调;其次,要掌握普通话和所讲方言的对应规律;再次,要掌握轻声和儿化的基本知识;最后,要加强日常训练和运用。比如,平时要多听广播,多进行模仿练习。

一个动听的声音总是能轻易地“钻”入人的内心,敲开人的心扉。你还犹豫什么,还不赶快让自己的声音美妙动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