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得寸进尺效应”,“套牢”客户

利用“得寸进尺效应”,“套牢”客户

什么是“得寸进尺效应”,看看下面的事例就明白了。

1996年,美国一心理学家协会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派工作人员随机拜访了加利福尼亚州一些居民区的家庭主妇,工作人员请求这些家庭主妇将一个小招牌挂在自家的窗户上。绝大多数家庭主妇都欣然同意了这个要求。

过了一段时间,工作人员又一次拜访这些家庭主妇,这次他们要求将一块不太美观的招牌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同上一次一样,绝大多数家庭主妇都同意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工作人员第三次拜访这些家庭主妇,请求她们将一块不仅大而且还不美观的招牌放在她们的院子里,结果依然有很多家庭主妇同意了这个要求。

他们又派了一些人随机去拜访其他的一些家庭主妇,请求她们将一块大且不美观的招牌放在她们的院子里,结果同意这个请求的家庭主妇寥寥无几。

根据这个调查,心理学家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如果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一个小要求,那么当对方提出更高的要求时,这个人会倾向于答应这个更高的要求。这个心理规律就是“得寸进尺效应”。

作为销售人员,在销售中如果能掌握并利用好这个效应,就能很好地帮助他们降低被人拒绝的概率,并更快达成销售目的。

茉莉和闺蜜约好了在新世纪商场见面。茉莉早到了一会儿,为了打发无聊的等人时间,她便随意去商场的时装区转了转。

“美女,进来看看,这是今年最流行的款式,看看喜欢吗?”一时装品牌专柜的导购小姐满面笑容,向她热情招呼。

“嗯,不错,不过我不是来买衣服的,只是随便看看。”茉莉回应道。“没关系,美女,不买没关系,进来看看。”导购小姐又一次热情地发出邀请。

茉莉想想也是,只是看看而已,不买就是了,于是就走进这家品牌时装专柜。

“美女,我看这一款特别适合你,流行的款式配上你的优雅气质定会非常惊艳。来,给你,穿一穿,试试效果。不买没关系。”导购小姐显得很热情。

茉莉想想也是,试一试也不是一定要买,于是就接过导购小姐递过来的衣服走向试衣间。

过了一会儿,茉莉穿好衣服从试衣间走了出来。

“看看,我说的没错吧,你自己看看,你穿上这件衣服,多漂亮,多有气质,仙女下凡似的。”导购小姐一脸的惊讶和欣喜。

“是吗?我看看。嗯,是不错。”茉莉在试衣镜前转来转去。最后,茉莉在闺蜜来之前,买下了这件本没有打算买的衣服。

这里,导购小姐极好地利用了“得寸进尺效应”,把销售目标分解。先是诱导茉莉答应进店看看;然后又要求茉莉试穿,一步步将茉莉引进她精心设下的“销售圈套”;最后成功劝茉莉买下了这件价值不菲的衣服。这个方法特别适合用在那些爱贪小便宜又好面子的人身上,因为爱贪小便宜,所以容易答应那些小要求;因为好面子,等一步步深陷其中时,再想“毫发无损”地退出,又感觉不好意思,于是只好花钱买教训了。

一个推销蟑螂药的推销员到处宣传:“我是某公司的,我们公司正在举办义务灭蟑活动。不但可以赠送您活动宣传页和灭蟑指导手册,还免费帮您灭蟑。”

那些贪小便宜的人一听是免费的,就纷纷把此人请进家门,让其帮助免费灭蟑。灭蟑结束后,双方坐下来闲谈。这个时候,销售员就开始讲关于饮食卫生和蟑螂之间的关系,最后又讲起公司最新的灭蟑神药。

事情最后的结果多半是,请销售员帮助免费灭蟑的人出于面子,掏钱买了灭蟑神药。

销售中,要善于把销售目标分解,然后采取层层递进、得寸进尺的方法,一步步“套牢”客户,最终达到销售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