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商量的语气下命令,下属更愿接受
任何人都不喜欢别人用命令的口吻与自己说话,即使有些时候不得不接受,但心里也很不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在和别人交流时,尽量不要用命令的口吻,而应用商量或者请求的口吻说话,这样不但容易让对方接受,自己也会心情愉快。
由于身份和地位等原因,很多领导常常喜欢以命令的口吻和下属说话,虽然表面上下属满口答应,连连称是,但心里未必真的认同你的做法,可能对你的为人和做法大有意见,只不过不敢发作而已。
要想让下属心悦诚服地执行命令,领导最好不要用命令的口吻说话,而应以商量的语气来与下属交流沟通,让下属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有被尊重的感觉时,他的心里会感到很舒服,心情会很舒畅,他就会发挥出自己的积极性。
A市生态环境管理局的郑局长准备在全市环境动员大会上做演讲。他把准备演讲的大概内容讲给秘书小周,让他写一篇演讲稿。在与小周的沟通中,郑局长不停地问小周:“你看这样写是不是妥当?”“这样的表述可以吧?是不是还要补充些什么?”
演讲稿写好后,小周交给郑局长检查。郑局长发现一些地方与他要表达得意思不相符,还有些地方表述得不够清楚,于是他把小周叫来:“你看这些句子表达的不够清楚,是不是改为……更好呢?”
小周一边听着,一边频频点头。可想而知,小周一定会心悦诚服地按照郑局长的“意思”完善好演讲稿的。
有些时候,为了发挥下属的主观能动性,给下属更大的发挥空间,使工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在跟下属沟通时,更不宜采用命令的方式。
某公司生产部门的经理将生产监督员找来:“假如我们把五号切割机搬到A处去,然后再加两个电动卷绕机的话,我们的生产速度还能提高,你们看这个办法可行不可行?”
一天后,这个生产监督员找到生产部门经理,说:“我们查阅了资料,又参考了其他机组的相关人员的看法,我们有了一个更好的方法,如果把五号切割机搬到A处,然后再加两个电动卷绕机,再另外调来一个中型传送装置,则会让生产效率提高5%~10%,这个办法应该是可行的。”
生产部门经理没有给生产监督员下命令,而是采用了商量的口吻与之商榷。这显然要比直接下命令的方式的效果好得多。如果仅仅是僵硬地下命令,可能生产监督员就会机械地照令行事,也就没有了后来更好的主意。
这样礼貌的方式能给对方以尊重,使对方在心里舒坦的情况下更愿意接受命令,更愿意献言献策,力所能及地完成好使命。
总之,领导虽然处于发号施令的位置上,但本着让命令顺畅、高质量地执行下去,同时又能让人愉快接受的原则,在下命令时,不宜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强令执行,而应多以商量、请教的口气与下属交流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