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沟通,化解与父母的争持

耐心沟通,化解与父母的争持

当孩子逐渐长大,特别是在“成人意识”萌发和自我意识的确立过程中,孩子与父母的意见开始发生较大的分歧:孩子想独立行事,而父母则习惯以权威者和管教者面目出现,两者相互碰撞,争执自然也就随之发生了。

客观来讲,父母人生阅历丰富,考虑问题比较全面,但是同时也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产生偏见。子女人生阅历欠缺,考虑问题容易片面、肤浅,但是接受新知识能力快,创新意识强。所以,单单就两者发生争持,不能断定谁一定是对的,谁一定是错的,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何对待这一问题呢?孔子曾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意思是:侍奉父母,他们若有过失,要婉言劝告;话说清楚了,却没有被接纳,仍然尊敬他们,不要违逆对抗,继续操劳而不怨恨。

孔老夫子的这段话给我们指明了处理这件事的方向。当发现父母要犯过失之前,要劝父母不要犯这个错误,可以将做这事的利弊讲给父母,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如果父母坚持己见,依然我行我素,劝诫的同时,要继续孝敬父母,一定不要因此怨恨对方。如果争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要耐心沟通,努力化解与父母的争执。大家在与父母发生争执时,不妨参考以下几点:

静下心来聆听父母的说教

父母是子女最重要的亲人,父母的教育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必不可少的人生课。正是在父母的教养下,子女才顺利成长起来。很多时候,与父母发生的争持,主要责任还是在子女一方。慢慢长大了,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了,对父母说教不放在心上,反而会认为多此一举,从而产生厌烦心理,以致很难听进父母的说教了。

要想想父母为自己付出的一切,不管父母说得是对还是错,首先都要静下心来聆听父母的说教,这是对父母的起码尊重。如果父母说得不对,再委婉进行劝解。

先做自我批评,然后再与父母沟通

发生争执后,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站在父母的立场审视问题,认真找出自己应负的责任,然后做深刻的反省。选择一个合适的方式向父母承认错误,跟父母做深层次的沟通,以圆满解决问题。

放下面子,尽早打破僵局

和父母发生争执后,心中还愤愤不平,认为自己很有理,是父母做得不对,父母应向自己道歉,而不是自己向父母道歉。在这种思想作祟下,会认为向父母道歉很没面子。甚至父母跟自己说话时,也装模作样,爱答不理。

这种想法和做法是极端错误的,顶撞父母就已经不对了,再加上心存这种想法,实在是错上加错。正确的做法是放下所谓的面子,立即向父母道歉,请求他们的原谅。

总而言之,对于父母,子女要尊重,再尊重,双方要相互理解和支持,常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审视问题。当发生争执时,子女要与父母多沟通,态度要温顺和善,有耐心,努力化解和父母的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