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服人,孩子更听话

以理服人,孩子更听话

“以理服人”给人的感觉,似乎只是成人之间的事。但很多时候,对待孩子,也要讲究以理服人,这样他们才更听话,也更有利于他们成长。

黄勇的小儿子活泼好动,憨态可掬,十分可爱。小家伙四周岁的时候,该去幼儿园了。可小家伙不愿意去幼儿园。说了几次,小家伙仍是一个劲儿地摇头。

黄勇有些生气,想用武力解决问题——将小家伙关进房里,不给好吃的吃,不给玩具玩。可是这样就能解决问题吗?黄勇认为行不通,于是他决定采用一个新办法。

晚饭后,黄勇和妻子还有大女儿在客厅用彩笔画画,他们画太阳,画大地,画美丽的山庄,色彩绚丽,十分漂亮。小家伙被吸引了过来,他也想加入进来。

“不行,你不会画。”黄勇说,“要想画,你得先学如何画。”

“去哪里学画画呢?你们教我吗?”小家伙问。

“我们没时间教你,你需要到幼儿园去学。那里有老师专门教画画。”黄勇说道。

随后,他给小家伙描绘起幼儿园里精彩的生活,能学画画,能识字,有很多好玩的玩具,还有和蔼可亲的老师以及许多可爱的小朋友。之后,又讲起为什么要上幼儿园,为什么要学知识,知识都有哪些作用等。

小家伙的好奇心顿时被勾了起来,眼神变得炽热,似乎充满了对幼儿园生活的憧憬。他一改过去对幼儿园的反感,强烈要求爸爸妈妈把他送到幼儿园去。就这样,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黄勇没有简单粗暴地动用家长的权威威逼孩子去幼儿园,而是采用了一种非常温和的方式——以理服人,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去幼儿园。

很多家长认为跟孩子没有什么道理可讲,“他们还小,不懂得什么道理!”“跟他们讲道理,白费功夫!”这是家长们的一贯想法,所以家长们通常会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做这做那,而从不去讲为什么要这么做。

比如,他们常告诫孩子不要抽烟和酗酒,却不告诉他们抽烟和酗酒的害处在哪里,以及他们为什么不能这么做的道理。

还有一些家长动不动就直接动用家长的权威去威逼孩子做这做那,他们惯用的句式就是“如果你不……我就……”,这无异于赤裸裸的威逼。而通常在孩子还小,反抗力还很弱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往往能得逞。看下面这段对话:

儿子:为什么要学奥数?我不想学奥数。

父亲:没有为什么,让你去你就得去,别无选择,你要是不去,别指望我给你买那双球鞋。

儿子:嗯,那好吧……有很多人学吗?

父亲:应该吧,不过,具体多少人不清楚。儿子:哦。

这个孩子表面顺从,内心里其实会积压负面情绪。这位父亲不在乎儿子的想法,也不给儿子讲什么道理,只是要求儿子按照他的要求来,否则就不给买球鞋,这是典型的威胁。实际上,儿子已经给了提示,只要父亲给予这方面的引导,应该不是很难的事,事情也会好很多,可是这个糊涂的父亲偏偏没有这样做。

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感情和尊严,因此作为家长,不要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更不要挫伤孩子旺盛的求知欲,要懂得尊重孩子,懂得以理服人给孩子带来的巨大影响,努力给孩子做一个好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