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朋友说话保持“同感”
朋友是志同道合的人,道不同不相为谋;反之,道同相谋。一定程度上讲,人们寻找朋友,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获得这种情感上的“共鸣”。这也符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说法。
实际上,人们也确实喜欢跟那些在看法、立场和价值观方面与自己差不多的人交往,久而久之,就成了朋友。当有一个朋友对你讲述一件事,并且表达他的感受和看法时,如果你对他表示你也有与他相似的感受或者想法,那么会有助于你们之间友谊的推进和加深。
孙峰因一个小失误失去了工作五年的岗位,接着交往三年的女朋友又向他提出了分手。他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中,认为自己真是不幸。他向自己的老朋友刘彤倾诉痛苦:“你知道吗?我先是丢了喜爱的工作,接着又要失去心爱的女友,怎么倒霉事都让我摊上了?我感觉生活没有了希望,未来充满了挫折和无尽的痛苦。我不想活了。”
“嗯,生活就是这样无情。”刘彤听完好朋友的倾诉后,这样说道,“生活对我也一样,之前我的公司破产倒闭了,妻子带着孩子又离开了我,那段时间,生活在我看来,就是黑暗的。我无比痛苦,我也想自杀。但是后来的情况有了改观,我也由此走出那段阴霾的日子。”
接着,刘彤向孙峰讲起了那段日子以及后来发生的事情。孙峰一边听着,一边露出若有所思的样子。最后,孙峰对好朋友讲:“我想我已经有了新看法,我不想自杀了。我要东山再起,努力争取失去的一切,而且还要好上更好。”
在这里,刘彤没有像其他人遇到此类事情时,往往立即劝告对方赶快放弃自杀这个愚蠢的念头,而是采取了一种给予朋友“同感”的理解。一般人的做法往往会使对方感觉更孤立,而不会听从建议,依旧会坚持原来的想法。
但予以“同感”的理解,则会让对方感觉你们“同病相怜”,至少认为你感同身受,从而在心里开始接纳你,也会认真倾听你的话。如果你的话真的打动了对方,对方多半会听从你的建议,至少情况会向有利的一方面发展。
“同感”意味着一种情感上的共鸣,是对对方所述说的认同。当对方述说完之后,你对他说:“嗯,不错,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或者:“是的,的确如此!”仅仅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成功拉近你们的距离,并让你们的谈话愉快地进行下去。
要想予以朋友“同感”的理解,就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看待和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对方真正感受到你的“同感”。
伍勒是一位资深音乐经理人,与很多世界级的音乐家和歌星打过交道。他曾是世界低音歌王佳利宾的经纪人。佳利宾很受宠,有很多歌迷喜欢他,这让他养成了任性的毛病。不过伍勒有办法对付他。
一次,佳利宾在演唱会前一天给伍勒打电话。电话中,他告诉伍勒,他得了重感冒,浑身不舒服,而且嗓子嘶哑,想取消明天的演唱会。凭着对佳利宾的了解,伍勒知道对方的任性病又犯了。但是他没有说破,更没有说“不行”,因为那样一来,对方会更加坚持原来的主意。
伍勒放下电话,来到佳利宾下榻的宾馆,见到佳利宾,对他说:“我的朋友,诚如你所说,你感冒很严重,真是不幸,我也为此感到很难受。你现在要做的是好好休息,不用再去想那演唱会,虽然你将会失去几千美元,但相对于你的身体,那些钱又算得了什么,好好休息吧!”
听了伍勒“同感”的话,佳利宾很受感动,他想了想对伍勒说道:“这样吧,你晚上再过来一趟,我看看到时候我恢复得怎样。”
晚上的时候,伍勒又去见佳利宾,并向对方建议马上取消演唱会,好好休息。没想到佳利宾对他说道:“我感觉自己好了许多,我想我可以参加演唱会了。”
伍勒还是主张取消演唱会,好好休息,但佳利宾向伍勒表示,他确实好得差不多了,参加演唱会完全没有问题。
实际上,伍勒当然知道对方的感冒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只是他自己认为很严重而已。伍勒没有点破,相反却对对方的情况予以肯定,并表示了同情,让对方深受感动,最后“迫使”对方同意演出,至此,伍勒的“同感”策略获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