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要对孩子说这七类话

勿要对孩子说这七类话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父母要注重这种生活标杆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在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中,注意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般情况下,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不要说这七类话,因为这七类话对孩子的成长有非常大的不利影响。这七类话是:

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

有一些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于苛刻,恨铁不成钢,加之本身脾气急躁,在孩子的表现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冲动之下,往往会说出一些过分的话,比如,“我看你就是个没出息的孩子!”“你怎么这么笨呢?比人家的孩子差远了!”

这类谴责的话对孩子幼小的心灵破坏力极大,往往会使他们觉得自己遭到了贬低,一无是处,没人喜欢,从而对人生失去了信心,甚至破罐子破摔,形成畸形人格。

即使孩子的表现确实不如人意,也应这样说:“你的成绩确实没人家的好,但我还是看到了你的努力,我相信你一定能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吓唬孩子的话

吓唬孩子的话往往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对孩子造成一种心灵损伤。比如一些父母常说:“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将你送人!”“你考试再不及格,你就别进这个家门。”

这类话往往都是父母的气话,并不是真的这样做。但是,这些父母忽略了这些话对孩子的不利影响,一方面可能造成孩子不安稳的情绪;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没有达到你所要求的,而你又不能真的像所说的那样去做,那就是一种失信。正确的做法是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命令孩子的话

有些家长对孩子很霸道,跟孩子说话常以命令口吻,要求孩子做这做那,从不听孩子的意见,比如,“老实待在家里练书法,不准出去。”“练完钢琴,看奥数,再温习功课,就是不能出去!”

父母从自己的意愿出发,强令孩子做这做那,即使这些事情并不是孩子真正喜欢的。显然这种强迫对孩子的创造力是一种破坏,一种扼杀,因此尽量不要以命令的口吻跟孩子说话,最好要用商量的口气与之沟通交流。

溺爱的话

“宝贝,你是最最重要的!”“我的小心肝,要什么妈妈都给你买。”这是一些父母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殊不知,这样的话是会宠坏孩子的。为人父母,自然爱自己的孩子,但爱孩子需要讲究方式方法,讲究一个度。过度溺爱的话,容易造成孩子形形色色的坏毛病,因此应予以改正。

侮辱的话

有些父母忽视孩子需要尊重的心理,在和孩子说话时,经常口出不逊,比如,“你这个败家子!”“你跟一个小流氓没什么区别。”

这类话会让孩子有一种屈辱感,会让他们认为父母不再爱自己,自己是个无人喜欢的野孩子,心灵受到极大的挫伤。

埋怨的话

孩子犯错的时候,常常会感到很无助,这时他们需要父母的安慰和鼓励。如果此时父母不但不鼓励。反而说一些埋怨的话,自然会让孩子本已“受伤”的心再遭受损伤。因此,应当说:“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就接受教训吧,以后争取不再犯类似错误。”而不要说:“看看,都怪你吧!都是你惹出来的!”

欺骗的话

有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不再闹,往往采取许诺给买这买那的办法哄孩子,如“别闹,等妈妈下班回来给你买可以遥控的大飞机!”但下班回来却不履行诺言。

这类欺骗的话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潜移默化,也会让孩子变得不诚实,学会撒谎。因此一定不要采取这种“饮鸩止渴”的方法。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跟孩子讲清道理,以理服人。

总之,父母在跟孩子沟通交流时,一定要注意的自己的言行,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语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