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角度巧妙解围,打破和陌生人的僵局
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由于各种原因,很容易产生僵局,致使气氛尴尬,这种情况下,就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以打破僵局,化解尴尬。
打圆场是一种很常见且很有效的打破僵局的方法,它是从善意的角度出发,以特定的话语去缓和紧张气氛,调节人际关系的一种语言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有着积极且现实的意义。
一次,一位老诗人和一位青年女作家应约访问美国。闲暇之余,两人在一个博物馆广场上散步。恰好广场上有两位美国老人也在散步,见有中国人,他们很热情地走了过来。
为了表达对中国人的热情,其中一位老人热情地拥抱了青年女作家,并亲吻了一下。
青年女作家感到十分尴尬,愣愣地站在那儿,不知如何是好。
另一个美国老人埋怨刚才拥抱女作家的那个老人:“中国人不习惯这个礼节,你太唐突了。”那个拥抱女作家的老人一听很吃惊,随即像犯了什么错误似的呆立一边。
老诗人见状,急忙上前说道:“尊敬的先生,我知道您刚才代表的是美国,您吻的也不仅仅是这名女作家,而是中国,对吗?”
那名拥抱过女作家的美国老人急忙说:“对,对,我亲吻的是中国。呵呵,中国!”说完,几个人哈哈大笑起来。
刚才尴尬的气氛随着这爽朗的笑声“烟消云散”了。
有时候,僵局产生时,没有第三方打圆场,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其中一方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特殊办法打破僵局,自己给自己打圆场。
一次,足球评论员黄健翔想采访荷兰足球明星古利特。黄健翔刚与对方搭上话,对方就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他,致使谈话陷入了僵局。可是聪明的黄健翔却利用语言巧妙地打破了僵局,使采访顺利进行下去,下面是他们的对话。
古利特:对不起,我不接受记者采访。
黄健翔:您误会了,我这不是采访您。
古利特:那要做什么?
黄健翔:我只是想向您祝福。您看我手中这些厚厚的信件,都是喜欢您的球迷给您写的。想必他们都想给您祝福。
古利特:中国球迷真让人感动。
黄健翔:我可不可以代表喜欢您的中国球迷问您几个问题?古利特:哦,好的,你问吧。
黄健翔是十分聪明的,面对吉利特的“封门”,他没有硬碰硬,而是巧妙转移了话题,并让新话题引起对方的兴趣,使双方的对话得以在亲切温馨的气氛中进行。随后,他又巧妙地把话题重新引向了他最初的目的——采访。
这种说题外话、迂回前进的策略是打破僵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题外话话题丰富,不要拘泥于一种或几种固定的形式,要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比如可以谈天气、明星、股票,还可以谈家事、趣闻、喜好等。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切入。
小郭毕业后被招进一家公司做业务员。一个月后,公司安排他去南方联系业务。这是小郭第一次一个人出差,因此感到很兴奋。在列车上,他百无聊赖,一会儿看看手机,一会儿透过窗外看看沿途的风景。他的对面坐着一个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的女孩。女孩文文静静,看样子性格很内向。
小郭想同女孩打声招呼,但又不知道说啥,嘴唇动了动,又闭上了。女孩看出小郭的窘境了,也想说些什么,但好像也不知道说些什么,也就闭上了嘴。
过了一会儿,女孩从包里拿出一本厚厚的书准备看,小郭立马找出了打破僵局的好办法:“姑娘,你看的是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你对哲学感兴趣啊?这是一部很难读懂的哲学书,你能读懂,真厉害!”
女孩羞红了脸:“也不是完全能看懂,不过我对这本书很感兴趣,想好好看看。”
“我们可以交流一下,我以前读过这本书,里面……”小郭边说边凑了过来,俩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交谈起来。
一个小时很快过去了,女孩下车时,俩人已经成了好朋友。
话题丰富的人,多半不会惧怕僵局,总会在各种环境下,找到合适的话题来打破僵局,让交谈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