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告别,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这样告别,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我国有句俗话说:“扎筐编篓,全在收口。”意在强调收尾工作十分重要。现代作家冯骥才说过这样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我构思的习惯是,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结尾,我认为这比开头重要得多。一件艺术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最后的工作十分适当。最后一句台词,最后一笔油彩,尾声等,最容易成功和最容易失败之处往往都在这里。”

这段话精辟地概括出收尾工作对整件工作的重要性,说话也一样,不管前面说得如何好,如何动听,但如果尾没有收好,那么,这些动听的话就失去了意义,也必然会影响到整个说话效果。

晚饭后,杨光来到住同一楼区的朋友家串门,俩人你一句,我一句,交谈甚欢。时间飞快流逝,杨光看看时间已经很晚了。他担心影响朋友一家休息,急忙打住话头,告辞离去。

刚跨出大门,朋友便“砰”的一声将门关上。顿时,杨光心里很不爽,刚才还萦绕在脑海中畅谈甚欢的兴致也被这“砰”的关门声打散得无影无踪,他甚至猜测是不是朋友一家对他的拜访有很大的意见。不管怎么说,从此,杨光再也没有来这个朋友家串门。

客观地说,可能杨光的朋友对杨光的拜访并没有什么意见,但是其告别时的行为确实给人留下了这种印象,杨光有这样的猜测是正常的。由此可见,告别时的言行对之前的整个活动将起着非常大的影响和作用。

看看下面这个告别,是不是让人特别受用!

一名记者慕名拜访了一位科学家。科学家很风趣,也很健谈,俩人进行了非常愉快的谈话,期间气氛非常融洽。当这名记者起身礼貌告辞时,科学家也即刻站了起来,诚恳地对记者说:“谢谢你的来访,与你的一番交谈,使我受益匪浅,你的意见对我以后的工作将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真是太感谢你了!真心希望你下次再来做客!”

这番告别之语让这名记者如沐春风,心里非常感动,他紧紧握住这位科学家的手不愿撒开。

虽然这名记者没有和这位科学家再见面,但是科学家的那番话一直留在他的脑海。时隔多年,他还记得这番让他感动的话,他想他这辈子恐怕都不会忘记这番话的。

恰到好处的告别语能给人留下深刻且美好的印象,甚至会产生绕梁三日的神奇功效,使人渴望下一次的会面交谈。

有哪些告别之语能给人留下深刻且美好的印象,有绕梁三日的神奇功效呢?通常是这些:

良好的祝愿,如“祝您成功,期待佳音”;真诚的赞美,如“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感谢的话,如“感谢你的教诲,此生必定铭记”;期盼的话,如,“今天真是有幸认识了您,希望我们友谊之树常青”;邀请的话,如“今天的会谈让我倍感荣幸,真诚地邀请您再次光临!期盼您的到来”;等等。

这些充满感情的告别之语会深深打动来访者的心灵,使他们倍感亲切,从而愿意与你常来常往,可能真会出现文中所说的“友谊之树常青”的美好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