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势攻心,让不听话的下属听话
上午销售主管让王艳做一份公司上一季度的产品销售报表,做完后,王艳把报表交了上去。主管看了看,发现报表做得不细,于是对王艳说:“你今天的装扮很细致,也很漂亮,不过,如果你的报表能像你的装扮一样细致漂亮就更好了。”王艳一听,很快明白了主管的“话外之音”,由于批评被包裹在夸奖之中,这让她很受用,所以她愉快地接受了主管委婉的批评。
看来很多时候,上司的批评效果并不在于批评的语言有多犀利、尖刻,而在于形式的巧妙,在于批评的话如何去说。善于管理的上司都善于造势攻心,利用语言营造出特定的氛围,让下属受此特定氛围影响,进而心甘情愿地执行命令。
一个集团公司想抽调几名行政干部去营销部门,其中有一个行政干部不想去,并因此大闹情绪,把部门几个劝说的人都赶跑了。
这个消息被集团公司的董事长知道了,他找来这个行政干部,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咱们公司近来按照制度让几位没有能力,又不愿进步的干部闲置起来,做待聘处理。这个情况你不会不知道吧?你有能力,公司希望你到营销部去闯一闯。真金不怕火炼,你到那里一定会闯出一片天地的。”
这名行政干部从董事长的这番话里解读出“危机”来:闲置相当于竞争失败,结果只能有一个,那就是被公司抛弃。他可不想被公司抛弃,因此,他乖乖听从了公司的安排。
公司董事长成功用语言营造出一个人人自危的紧张气氛,让这个行政干部感到自身危机,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他只好听从公司安排。
再看一例:
炎热的中午,一群工人在工棚里休息。休息时间过了,但工人们显然还不想动,想继续休息。工头走了进来,催促工人出去干活。工人惧怕工头,就一窝蜂地走出工棚干起活来。可是工头一离开,他们就又回到工棚休息。
工头知道后,又回到工棚。这次他没有对这群偷懒的工人大发脾气,而是和颜悦色地对他们说:“天气好热,坐着都流汗,何况干活呢!但是活一定要干,而且要按时完成,怎么办?只能忍耐一下,往前赶一赶,等干完了,回去洗一个舒舒服服的热水澡,然后再吃点好吃的,好吧!”这样一说,工人们的热情被鼓动起来,都爽快地走出工棚继续干起活来。
工头先告诉工人,这个活是一定要干的,而且还要按时完成,这是做其他事的前提,然后又描述了干完活后美好的场景。这样的造势攻心极为有效地鼓起工人的干劲儿,让他们爽快地出去继续干活。
精明的管理者善于恩威并济,双管齐下:一方面制造紧迫形势,造成压迫感;一方面循循善诱,给人希望。这样,从心理上降服了对方,让下属对他们言听计从,忠心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