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批评下属,既有效又不结怨

这样批评下属,既有效又不结怨

有句老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圣贤,也有犯错的时候,没有一辈子不犯错误的人。有了错误,就有必要指出来,以便于改正。因此,批评是不可避免的,但绝大多数人都不喜欢批评,特别是那种直言不讳的批评,这就要求批评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

工作中,上司批评下属是常有的事,但是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果直白粗鲁地批评,下属再听话,也会产生不满情绪的,对后续工作将产生不利影响。

那么,怎么才能让上级的批评既有效,又不招致下属的反感,甚至怨恨呢?下面是上司批评下属需要注意的事项,做到了这些,就能最大限度地让批评达到应有的效果。

态度严肃、语气平和

在批评下属时,首先自己的情绪要稳定、平和,要尽量避免在愤怒、烦躁等负面情绪下进行,因为在这些情绪影响下的批评很难做到公正、客观,因此也很难使批评有好的效果。批评应在一种平静、轻松的环境下进行,批评者应态度严肃、语气平和。受批评者也会受此气氛影响,更好地接受批评。

另外,要避免使用“你必须听我的,你必须按照我的要求来,否则我……”之类命令、威吓式的口吻说话。这样的话很难让人心悦诚服。

明确指明问题所在

批评下属时,要明确指出下属所犯的过失以及该过失给公司和个人造成的不利影响。一定要明确指明问题所在,这样才能让下属明白自己所犯的过失以及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利于认识和改正错误。同时,也可以让下属明白上司的批评是有的放矢,而不是故意找茬。

对事不对人

批评要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进行,也就是说要批评的是所犯的过失,即具体行为,而不是犯错人的人格特征。如员工经常上班迟到,要批评的是这一行为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和给公司其他员工造成的影响,而不要指责受批评者自私自利或不负责任。

批评要看时机和场合

谁都有自尊心,即使你是上司,也不能不分时机和场合肆意批评下属,否则极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引起对方的反感和抵触。

一位营长当着全连战士的面批评他们的连长:“你这连长是怎么当的?这几件设备怎么忘记带了?办事这么粗心,就是这么做的表率吗?”

连长的脸变得通红,当着全连士兵的面,营长这样批评他,让他觉得很下不来台,他争辩道:“这几件设备没带是有原因的,你没经过调查怎么就乱批评呢?我不服!”

事后,这个营长给这个连长道了歉,说自己不该不分场合就乱批评。

允许陈述自己的看法

批评下属时,要给下属一个陈述自己看法的机会,包括解释过失发生的原因。这样做的目的之一是让下属对批评口服心服。如果事情与你知道的情况有出入,也可以由此获得改正的机会。

工作中,小丁犯了一个很大的过失,他把客户订的两千元的货,错发成了三千元的货,而这个客户却不承认收到了三千元的货。在周一开例会时,小丁做好了挨批评的准备。果然经理提到了这件事,他问:“小丁,你平时工作一贯仔细认真,这次肯定是有什么原因吧?你说一说。”

原来小丁远在老家的母亲病重住院,而他又由于工作关系,不能回去,所以精神有些恍惚,导致工作出现了差错。小丁将情况如实汇报了,然后跟经理说错误是他造成的,损失由他来赔偿。

对于小丁的情况和解释,经理表示了理解和接受。按照公司规定,这次损失由小丁一人负责。同时,本着人性化管理要求,公司决定给小丁带薪休假一周,让他回家看望母亲。对这样的处理决定,小丁表示愿意接受。

批评中要有指导

批评下属时,不能单纯指出问题就完事,完整的批评应包括对改正错误的指导和对犯错者的鼓励。批评中,可以让下属谈谈对错误的认识,然后再就下属改正错误的计划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另外,不要忘记对犯错者进行必要的鼓励,以帮助他重拾信心,继续奋斗。批评是一门艺术,需要讲究一定的技巧,特别是这种上下级的批评很敏感,处理不好不但不会起到批评的效果,反而可能会招致下属的反感,甚至是怨恨。因此,作为领导者,在批评下属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力争让批评起到应有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