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职业院校培训,或者是其继续教育方面的研究,既有阐述其培训开展的一些相关研究,也有对其他国家的教师在有关培训的现状、模式、政策等进行比较性的探讨分析,在这些研究中,主要则是针对不同的国家,在教师培训方面的优点或有特色的方面对完善我国的教师培训方面给出一定的借鉴。这类的相应研究较为多一些。

例如,陈跃红对美英等发达国家的继续教育表现出的共同发展特色进行研究,末了得出美英教师的继续教育方针呈现多样化的趋向,提出继续教育模式应该呈现多样化和培训内容应灵活化。提倡我国的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应向这两国学习,改变培训的传统模式。并在文章最后提出四点启示。[1]张国胜的文章通对国外在职教师培训的发展趋势的学习和研究,对我国教师培训的启示是要加快相关的立法建设,并且要注意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提高参训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深刻认识,提出要注重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其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等作为培训内容。[2]刘健智等人经过系统的对近10年来美、英、法、口、澳五个国家,他们的教师专业化的成长近况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一些对比,结果发现,这五国的教师专业化,主要是体现在有强有力的法制保障;有专业的教师培训的组织;职前职后的专业能力较一体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征。并且还总结出这五个国家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是通过对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帮助以及在职进修等途径进行。[3]郭沛的论文主要是对英国的校本培训进行具体的探究,表英国的校本培训是在以本土的学校作为培训基地,注重对学校及教师的实际需求,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对其进行一些专业的教学能力上的培养,共同来促进职业院校的专业化发展。对我国的启迪是:应重视加强对职业院校的在职培训,大力开展校本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化成长。[4]韩娟在她的论文中,主要是从加强对教师培训的法律方面的相应的保障、经费支持、相关机制建设、注重具体实践、以及完善监督评价五个方面去分析英国职业院校培训的质量保障机制。认为应该不断完善在职培训法制体系、建立相应的教师资格认证的制度、提要注重对教师培训成效的监督评估、适当转变培训承担单位高校与中小学校的合作方式。[5]

汪晓琳等学者,在其文章对国内外的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进行探讨,提到,美国的是不离职或者是短时间的离职来进行继续教育的这种模式,使用的课程形式也较为多样,主要安排有间断的课程培训、连续性的课程培训、高学历参训者的课程以及进行巡回的课程等七大类型,其开展继续教育的效率比较高。而在俄罗斯则是要先依照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的级别来区别设置不同类别的课程。通过开办短期进修班,其进修的形式有离职学习、函授与集中学习以及广播电视教育等培训形式。然而,在日本他们主要采用了远程培训的模式来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的。这也成为日本继续教育中的一大特色。韩国则是注重从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来进行培训的这样一种培训模式。重视对参加培训的教师们的实际教育教学综合能力方面的培育与进步。首要倡导“以校为本”这类培训模式。[6]

李丽的论文主要对美国、日本等国的体育教师培训的特色、目标、以及课程设置、培训评价等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出美国比较重视对体育教师的职后进修培训,并且主要以提高参训教师的教育素质以及其学术水平的培训目标。相关培训人员来一起讨论拟定培训的方案、内容、过程开展等方面。采用的是讨论的培训形式来培训其专业知识与教学的能力等。日本在教师培训上比较重视对参训需求的调研以及相关立法建设,为参加培训的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并设有“提高教师质量的联络会议”这是其独特所在。[7]余卫平,刘雪勇通过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当前国际上美、俄两国的在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比较盛行,美国主要是以高等院校大学、各种专业的培训基地、还有一些专业的培训团体作为在职教育的培训的基地。而俄罗斯则是主要以一些专门的高等进修学院为基地,来进行定期的轮流培训。[8]

综上所述,国外对职业院校的继续教育及教师的不同时期的培训等都比较的重视,并给予大力立法及制度方面支持与保障。学者们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对教师继续教育相关的法律政策的制定实施、教师培训的保障机制内容、以及具体实践等方面。因此,我国在教师继续教育这方面应不断吸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完善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重视加强对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继续教育,大力开展在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