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课程设置与形式

三、“国培计划”课程设置与形式

“国培计划”旨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教师改革,让教师培训在全国范围进行大规模的开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培训基地在课程设置上首先树立先进培训理念,促进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借鉴和学习国内先进的教师培训理论和实践。以终身学习和教师专业化理论为指导,总结骨干教师培训经验,强化专业引领、经验分享、反思提高的培训理念,突出研培结合。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原则,突出重点;坚持以师德教育和“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内容,力求科学合理地设计培训课程,精选培训内容,开发培训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教师的实际需要,使广大骨干教师都能在培训过程中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最后更新培训手段,变革培训模式。以信息化带动骨干教师培训的现代化,充分发挥“网联”在骨干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坚持培训与教研、教改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短期面授和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根据基地培训指导思想,在培训内容制定方面有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包括七大模块:初中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动态;课程教学设计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学体育教学研究与科研能力;体育专业技能教学与实践;民间体育课程利用与推广;案例分析与一线优秀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师德与“体育文化人”素养。

培训基地课程研修形式有六方面:第一,理论引导。理论引导有几个阶段从理论宣传到理论内化再到理论转化为实践最后总结并进行理论创新。目前给参加培训的教师主要在理论内化及理论转化为实践这两个阶段。第二,采用双导师制。意思为每个学员都有两位导师负责,一位为理论导师,负责教师的教学科研,增加新的理论知识的指导,另一位导师为实践导师,由培训急得资深的教师或中学特级教师来担任,主要解决学员在培训中的术科或者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教学困惑进行解答。在整个过程中导师根据自己学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第三,案例教学。通过撰写优秀教学案例与教学实例,运用视频教学案例,展示非结构化的知识,在多元视角的研讨中,在观点的碰撞中提升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贴切的案例剖析与精要的理论诊释有机结合起来。第四,术科教学。通过各运动项目的必修,加强并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的术科水平;通过新兴运动项目的选修,拓展培训学员的视野,有利于今后结合当地学校的特点开发一些校本课程。第五,教学实践。让参训学员到实训基地学校,通过“导师示范——教学诊断——教学提升”的师徒结对实践培训,提高学员的课堂教学能力。第六,读书沙龙。提高阅读能力是教师提升专业素质的途径,导师根据学员不同的阅读层次与水平,给学员提供相应的书名,让学员做好读书笔记,定期组织学员开展读书沙龙的活动。沙龙应推选主持人,活动由学员自主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