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提升阶段(2014年-至今)
2014年4月1日,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颁布了《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通知》重点从认真做好培训调研,按需设置培训项目、推进综合改革,破解难点重点问题、推进混合式培训、强化项目管理这四个方面对2014年“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以便提升培训的实效性,确保培训质量,进一步推动教师培训改革,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6月27日,教育部又颁布了《关于组织实施2014年“国培计划”——示范性综合改革项目的通知》(教师司函〔2014〕52号)。通知中指出:“2014年‘国培计划’——示范性综合改革项目包括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端研修(为期2年)和优秀青年教师成长助力研修(为期3年)两类项目。”示范性综合改革项目主要采取跨年度分阶段连续递进的方式开展培训,其中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端研修项目实施时间为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优秀青年教师成长助力研修项目实施时间为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两类项目集中面授每年不少于15天(90学时),网络研修每年不少于80学时。示范性综合改革项目是推动“国培计划”和教师培训综合改革的一项示范性举措,旨在推进跨年度递进式培训,推行混合式培训模式,推动项目管理协同创新,建立骨干教师常态化培训机制。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明显体现出该阶段“国培计划”政策的特点在于推行“国培计划”综合改革,优化项目管理体制,破解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以便进一步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总而言之,“国培计划”是政府主导,具有国家意志的教师培训行动,它是以项目的方式来推动中国教师培训的发展,因而政策的规范与引领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对“国培计划”近五年来有关政策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教育部等部门下发了很多有关“国培计划”的政策文件,这为“国培计划”的有效执行和规范运作奠定了基础,也为“国培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政策性保障。同时,“国培计划”的政策也并非是往年政策的简单重复,而是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适时地调整与完善,不断总结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因而“国培计划”实施到今天其政策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了“国培计划”的顺利发展。
对“国培计划”政策的梳理和分析,不仅可以进一步掌握和厘清有关“国培计划”的政策,明晰“国培计划”的政策内容,把握每个阶段政策发展的特征,而且还可以为本研究提供一个科学、可靠的资料支撑和所需研究问题的切入点。
【注释】
[1]跃红.美英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探析及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9(9):15-16.
[2]张国胜.国外教师在职培训发展的趋势对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5(2):69-71.
[3]刘健智,李兰.近十年来美英法日澳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J].中国高教研究,2010(9):33-36.
[4]郭沛.英国校本培训对我国教师培训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0(4):101-103.
[5]韩娟.英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质量保障机制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4.
[6]汪晓琳,王霞玲,姚化平.对中外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研究——兼谈在职学校本位模式之不足[J].浙江体育科学,2002(6):11-14.
[7]李丽.中日美等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77-80.
[8]余卫平,刘雪勇.从美俄继续教育现状探讨我国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J].体育学刊,2000(5):123-125.
[9]张俊丽.河北省“国培计划”现状调查与分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10]李克军.对提高“国培计划”实施水平的几点建议[J].教育探索,2013(5):70-71.
[11]张晨曦.“国培计划”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有效性培训策略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
[12]付明忠.“国培计划”视域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J].教学与管理,2013:62-64.
[13]王北生,任青华.“国培计划”教师培训模式的优化及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14(09):91-93.
[14]袁凤琴,袁真强.“国培计划”培训模式的构建[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5):76-78.
[15]李源田,王正青.“四阶段”教师培训模式设计与实践——以重庆市组织实施“国培计划”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2(1):71-74.
[16]靳蓬.“国培计划”教师培训项目探索与反思——结合河北师范大学近四年“国培计划”项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5):133-138.
[17]况红.有效实施“国培计划”的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113-115.
[18]余新.有效教师培训的七个关键环节[J].教育研究,2010(2):77-83.
[19]胡艳.影响我国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的因素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4,16(6):18-22.
[20]任燕.延安市中小学教师培训绩效调查与质量保障探索[D].延安:延安大学,2012.
[21]汪茹.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保障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继续教育2013(175):36-38.
[22]周德锋.提高“国培计划”项目教育质量的路径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3(8):73-74.
[23]张娜.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质量评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重庆市2010“国培计划”培训项目为个案[D].重庆:西南大学,2012.
[24]蒋馨岚.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55-57.
[25]张玲.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以怀化学院“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2(3):71-73.
[26]张寅清,曾青云.21世纪教师继续教育发展与质量保障体系[J].继续教育研究,2003(5):9-12.
[27]胡平凡,林必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成[J].教育评论,2004,(4):51-54.
[28]薛海平,陈向明.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2012,(6):53-57.
[29]党玮玺,罗睿.“国培计划”农村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问题与建议——以甘肃省2010“国培计划”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2(1):113-116.
[30]周喜乐.吉林省农村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国培计划”培训工作状况研究[Dl.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31]左而非.湖南省农村初中体育骨干教师“国培计划”实施调查与分析[D].吉首:吉首大学,2012.
[32]付东,肖进勇.四川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现状与培训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9):90-93.
[33]潘建芬.体育教师培训品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2):72-74.
[34]陈曙,朱建伟,罗永华.“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设计与实践——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方案为例[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6):53-56.
[35]陈曙,朱建伟,罗永华.“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设计与实践——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方案为例[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6):53-56.
[36]王艳琼,鞠星.广西“国培计划”体育教师培训课程的探讨[J].体育科技,2012(1):129-131.
[37]郭富存,王彤.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的研究述评[J].体育研究与教育(研究生论文专刊),2012(27):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