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培训的弊端

(一)传统培训的弊端

教师培训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依据有关学者的结论,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及“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对他们发展自身的教学知识是两个最为重要的来源;“在职培训”和“有组织的专业活动”也是相对重要的来源。2009年以来的“国培计划”实施,贯彻“雪中送炭、示范引领、促进改革”的方针,对于我国教师素质提升和结构改善都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然而,与教育发展需求、国家宏观战略期待相比,与我国教育发展需求、国家宏观战略期待相比,当前教师培训仍然呈现出整体无序、低效的局面,主要体现在:首先,教师培训内容、目标偏离教师实际需求。在教师培训实施中,培训者要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实践经验的转化和操作训练,要么屈从实践经验,缺乏必要的理论提升和引导。同时,培训设计中还存在培训内容城市化倾向严重、培训目标与参培教师的水平和层次不相符合等弊病。其次,培训方式、方法多“输送”与“传递”,少“建构”与“生成”。过多的“输送”和“传递”,其实质是教师培训的主体性迷失。在事关教师自身成长和学校发展的事务中,教师被剥夺了话语权,成为培训实施中的“他者”。再次,培训者队伍重外在资源引入,忽视本土力量和资源的建设。“输血”型的教师培训最多只能解决教师的一时之需,却无法提供常态指导服务,容易导致学校“内生”力量越发薄弱,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培训更多关注教师个体成长,难以撬动组织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