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爆炸作用下壳体破裂刚塑性模型

2.2.1 爆炸作用下壳体破裂刚塑性模型

对于柱形单中心管抛撒结构,其爆炸抛撒结构截面如图2-3所示。壳体在内压作用下,壳体扩张。其受力状态如图2-4所示,壳体内表面由燃料传递的压力为2P,外表面受到环境空气压力为1P。

图2-3 爆炸抛撒结构截面图

图2-4 壳体受力情况

对壳体破裂进行简化,并引入假设条件:

(1)壳体一维径向运动。

(2)壳体在变形过程中,应力波已在其中多次反射,即不讨论应力波的传播作用。

(3)由于所研究问题为壳体的大变形问题,其弹性阶段可不考虑,采用不可压缩理想刚塑性材料模型。

由质量守恒条件可得

式中,ρ为流体密度;u为流速,r为流体半径。由问题轴对称性可知,单元体四角不发生角应变,切应力均为零,如忽略体积力,则只受面力σr、σθ和σz。由于只有r方向有质量通过,因此只有r方向有动量流入/流出,根据动量守恒条件可得

采用米塞斯(Mises)屈服准则来判断壳体材料的失效,其表达式为

式中,σ1、σ2和σ3为主应力;为材料的动态屈服应力。在柱面坐标系的轴对称问题中,三个正应力σr、σθ、σz就是三个主应力,按照平面应变条件有

米塞斯屈服准则可写为

利用连续方程、运动方程和米塞斯屈服准则方程(2-5)的边界条件就可以解出壳体破裂半径和破片初始速度,得到壳体内部的应力分布:

在通常情况下,球腔内壁处的压力P2远大于屈服应力。因此。除非P2降到值或更低,内壁处的σr和σθ都处于压应力状态:

随着r的增加,由式(2-7)可知,σθ的压应力值减小。设在rh=(c-h)处,σθ=0;则在r>rh处,σθ≥0,即为拉应力。这里c是厚壁壳体的外半径,h是从外壁量起的距离。

当压应力区消失而裂纹穿透到内壁时,壳体才会发生破碎。σθ由拉应力转为压应力的界面位置rb,即h值,可由σθ=0的条件给出如下公式:

而σθ为压应力区消失的条件是h=c-b,由此可见,只有当Pb值随时间下降到时,管状壳体才会破碎。

对壳体外壁,将r=c和σr=-P1代入式(2-6)得到内壁质点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

式中,wb表示壳体内壁的加速度,同时也相当于膨胀阶段燃料环外壁的加速度;P1是空气对壳体外壁上的压力;P2是通过燃料的壳体内壁的压力;b、c分别为壳体在变形过程中的内半径、外半径;ub为壳体的质点速度,并等于膨胀阶段外壁火燃料粒子的速度。

综上,可以追踪壳体的运动过程,记录壳体膨胀全过程,可以得到壳体破碎时初始飞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