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储能电池
储能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一般而言,储能电池由正极板、负极板、隔膜、电解液和外壳构成。航天器储能电池通常采用多个单体蓄电池串联或并联,以蓄电池组的形式来满足航天器不同功率的需求。
储能电池是航天器在阴影区的唯一能源,一旦失效,航天器将无法工作,因此对它的性能和可靠性指标要求很高。然而储能电池的性能、质量和工作寿命长期制约着航天器的发展,影响着航天器的运行寿命。要保证航天器长期、稳定、可靠地工作,就必须配置一个寿命长、安全性好、可靠性高的储能电池。
在航天器上,储能电池的主要作用如下:
(1)在飞行器发射到太阳帆板展开前,为飞行器供电。
(2)在整个飞行期间,蓄电池在阴影区为航天器连续供电。
(3)在光照区,当太阳电池供电不足以提供航天器峰值功耗时,储能电池参与负载辅助供电。
目前,航天器主要储能装置为蓄电池,应用较为广泛的包括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和锂离子蓄电池。
镉镍蓄电池是第一代航天器用储能装置,具有放电倍率高、低温性能好、循环寿命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低、中、高轨道航天器,但其相对较小的比能量已限制其进一步发展。镉镍蓄电池单体电池电压标称值为1.2 V,质量比能量一般为38~42 Wh/kg,体积比能量一般为150 Wh/L左右。镉镍蓄电池在高轨道航天器上使用时,放电深度一般为50%~60%,寿命为5~8年,充电电流一般不超过0.2 C;镉镍蓄电池在低轨道航天器上使用时,放电深度一般为15%~30%,寿命为3~5年,充电电流一般不超过0.5 C。镉镍蓄电池在空间应用时,一般最佳工作温度为0~15℃,具体设计时,应根据型号具体情况确定。镉镍蓄电池存在记忆效应,必要时应进行在轨再处理,以恢复电池的活性。镉镍蓄电池过放电时,在镍电极上产生氢气,由于电池内部活性物质消耗氢气的能力有限,氢气压力逐渐增加,因此镉镍蓄电池要严防过放电,避免电池过早失效。
氢镍蓄电池是第二代航天器用储能装置,广泛应用于高、中、低轨道航天器。氢镍蓄电池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较好的低温特性、较好的过充电保护能力和独特的过放电保护特性等特点。单体电池电压标称值为1.25 V,质量比能量一般可达50~65 Wh/kg,体积比能量较低,一般在90 Wh/L左右。氢镍蓄电池在高轨道航天器上使用时,放电深度一般为70%~80%,寿命为8~15年,充电电流通常不超过0.2 C;氢镍蓄电池在低轨道航天器上使用时,放电深度一般为30%~40%,寿命为3~5年,充电电流通常不超过0.5 C。当轨道有差异时,使用时应进行特定条件下的测试。氢镍蓄电池一般最佳工作温度为-5~15℃,具体设计时,应根据型号具体情况确定。氢镍蓄电池自放电较大,组合体积较大。氢镍蓄电池多为IPV结构(独立压力容器),每个电池只有一个极组,独立压力容器为高压容器,内部压力值约为6 MPa,安全系数不低于2.5。氢镍蓄电池中,氢气压力的大小可较准确地反映蓄电池的容量,其充电过程可采用压力控制方式。因正极活性物质NiOOH与负极活性物质氢气无法隔离,造成氢镍蓄电池自放电较大。过充电时,电能转化为热能,造成电池温度升高,高温会降低蓄电池充电效率,导致温度持续上升。过放电至稳定状态时,氢镍蓄电池中压力不变,电压稳定在-0.2~-0.3 V,电池温度无变化,可允许长时间过放电。
锂离子蓄电池为应用于航天用蓄电池的第三代储能产品。基本概念始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摇椅式电池,常见的锂离子蓄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外壳以及各种绝缘、安全装置组成。正极一般为锂嵌入化合物(intercalation compounds),常用的材料有LiCoO2、LiMn2O4、LiNiO2、LiFePO4、LiNi1/3Mn1/3Co1/3O2等;负极一般为可以发生可逆的脱锂和嵌锂,并且氧化还原电位尽可能低的材料,常用的负极材料有石墨、MCMB、硅基负极材料、锡基负极材料、钛氧基化合物负极材料和复合负极材料等。目前空间用锂离子蓄电池主要为20~50 Ah,比能量为130 Wh/kg左右,最新研究的高密度NCA体系圆柱电池能量密度为160~210 Wh/kg。
锂离子蓄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和质量能量密度分别可达镉镍电池的2.5倍,氢镍电池的1.8倍。随着新型正负极材料的开发应用及电池工艺的优化改进,锂离子蓄电池的能量密度仍在不断提高。锂离子蓄电池的工作电压高,如磷酸铁锂电池的工作电压一般为3.7 V,而普通氢镍、镉镍蓄电池的工作电压仅1.2 V,铅酸蓄电池的正常工作电压也只有2 V。这就意味着同样的电压条件下,采用锂离子蓄电池将大大减少单体电池的使用数量。随着对比能量指标要求的提升和使用需求的提高,锂离子蓄电池采用高容量正极、高电压正极和高容量负极的改良方案后,比能量逐步逼近300 Wh/kg的极限,目前的发展技术路线已经形成三元材料正极、高容量Si负极等多种多样的锂离子蓄电池。
我国空间用锂离子蓄电池已形成型谱化产品,并得到成功在轨应用。与氢镍、镉镍蓄电池不同的是,锂离子蓄电池一般采用并联的方式进行容量扩展。按照电池容量不同,种类已涵盖10 Ah、15 Ah、20 Ah、25 Ah、30 Ah、45 Ah和50 Ah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