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3 能量平衡分析

6.3.3 能量平衡分析

以上升器交会对接段为例进行能量平衡分析。

6.3.3.1 输入条件

上升器近程段转对月定向后,太阳翼无法实现对日定向,入射角在35°~145°之间变化,有效光照时间按照太阳入射角范围35°~75°计算,同时需考虑器体对+Y太阳翼的遮挡(图6-44),根据遮挡阴影图和入射角可以得到每间隔1 min太阳翼的入射角系数、遮挡系数和输出电流,上升器全调节母线负载包括数管、测控、电源和GNC,不调节母线负载包括推进、热控,详见表6-10。交会对接停控点后,上升器太阳翼按照无光照考虑。

图6-44 +Y翼遮挡图

表6-10 上升器近程段能量平衡分析

6.3.3.2 系统模型

系统模型包括环境、太阳电池电路、PCDU、全调节母线负载、不调节母线负载、蓄电池组模型,如图6-45所示。

6.3.3.3 仿真结果

上升器转对月定向前,蓄电池组接近充满。转对月定向后,+Y太阳翼存在遮挡,开始放电,在样品转移完成后,GNC控制器断电时,上升器蓄电池组放电深度为82%。此后,全调节母线功耗按照109 W(只开电源、数管、测控1路下行),不调节母线按照110 W(只开热控)计算,在样品转移完成后,转对日定向出影时刻,上升器蓄电池组放电深度为89%。上升器近程段+Y太阳电池阵输出电流如图6-46所示,蓄电池组放电深度如图6-47所示。

图6-45 系统模型

图6-46 上升器近程段+Y太阳电池阵输出电流

图6-47 上升器近程段蓄电池组放电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