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根据
本证常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多发生于夏秋之际。《颅囟经》曰:“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且夏秋为暑湿阳热行令,“纯阳之体”与阳热之邪,内外相应,交相为病,其成热证实证固然。且小儿乳食不知自节,脾胃功能又未臻完善,易伤于乳食而积滞,食积每多化热,这是形成实热证的因素。
另一方面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小儿药证直决·序》),腹泻初起,虽多实热,若失治误治,迁延时日,阴随泄竭,阳随泄脱,其“稚阳未充”者为之伤,易成虚证寒证。且“脾常不足”,如喂养不当,则为之伤,故常表现为脾虚不运之证,这是形成虚寒证的因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