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眼科五轮辨证及其运用

谈眼科五轮辨证及其运用

眼科五轮,指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首载于唐代《秘传眼科龙目论》,是根据《黄帝内经》之意而发挥的。《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华,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肉血气之精而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这以眼的分部与五脏相应,开五轮学说之先河。明·傅仁宇著《审视瑶函》(下简称《审》)又详述了五轮定位:“五轮者,皆五脏之精华所在。名之曰轮,其象如车轮圆转运动之意也。上下眼胞,属乎脾土,……脾主肉,故曰肉轮。……又有两锐角,为目大小眦,皆属心火,……心主血,故曰血轮。……其内白睛,则属肺金,……肺主气,故曰气轮。白睛内之青睛,则属肝木,肝木主风,故曰风轮。青睛之内一点黑荧者,则为瞳神,属于肾水,……肾主水,故曰水轮。”这是将眼的胞睑、两眦、白睛、青眼、瞳神5个部分与脏腑组织有机地联系起来,至于眼与脏腑的关系则为十二经脉之贯通,而构成一完整系统。

《黄帝内经》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要之,五轮学说是通过五轮定位,测知脏腑生克虚实,了解病因病机,掌握阴阳气血盛衰变化,以指导临床的治疗。再分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