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雕氏之儒”是孔门的任侠一派。《显学篇》言:“漆雕之议,不色挠,不目逃,行曲则违于臧获,行直则怒于诸侯”。这种矜气尚勇的态度和孟子所说的“北宫黝之养勇也”相仿佛,后者也是:“不肤挠,不目逃,思以一毫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北宫黝虽然没有“行曲则违于臧获”的一层,但孟子所说的是他受了委屈时的态度,假使他不是受了委曲,毫无“一毫挫于人”的地方,我相信他对于“褐宽博”也是决不会侵犯的。孟子又说“北宫黝似子夏”,大约这位北宫先生也就是漆雕氏之儒的一人了。

漆雕究竟是谁呢?孔门弟子中有三漆雕,一为漆雕开,一为漆雕哆,又一为漆雕徒父,但从能构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派来看,当以漆雕开为合格。他是主张“人性有善有恶”的人,和宓子贱、公孙尼子、世硕等有同一的见解。王充《论衡·本性篇》替我们保存了这项资料。

“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恶性养而致之则恶长’。如此,则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故世子作《养书》一篇。宓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之徒亦论情性,与世子相出入,皆言性有善有恶。”

这几位儒者都是有著作的。《艺文志》儒家中有下列著录:

“《漆雕子》十三篇:

孔子弟子漆雕啓后(后字乃衍文。盖啓原作启,抄书者旁注启字,嗣被录入正文,而启误认为后,乃转讹为后也)。”

“《宓子》十六篇:

名不齐,字子贱,孔子弟子。”

“《世子》二十一篇:

名硕,陈人也,七十子之弟子。”

“《公孙尼子》二十八篇:

七十子之弟子。”

这些书,除公孙尼子有《乐记》一篇传世外,可惜都失传了,《乐记》也是经过窜乱的。这几位儒者大约都是一派吧。漆雕子与宓子虽同是孔子弟子,但前者少孔子十一岁,后者少孔子四十九岁,两人之间可能是义兼师友的。两人不仅学说相同,遭遇亦颇近似。《墨子·非儒篇》言“漆雕刑残”,《孔丛子·诘墨篇》引作漆雕开,而《韩非·难言篇》,言“宓子贱不斗而死人手”。这显然是由于矜气尚廉,藐视权威的原故所致了。又《礼记》有《儒行篇》盛称儒者之刚毅特立,或许也就是这一派儒者的典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