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与英国的兴衰浮沉
在这一章,我们将以荷兰和英国为例来考察现代世界体系中的主导国在兴起阶段、主导阶段、衰败阶段的不同状况及内在的演进动力学。大家知道,过去500年来,在不断展开的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有三个公认的国际体系主导国,分别是荷兰、英国和美国。荷兰和英国的主导地位已经成为历史,美国的主导地位还没有完结。我们在这里选择荷兰和英国做例子进行分析,目的是为预测分析美国的前途命运提供历史的对比和方法论支撑。既然是为后文做铺垫,本章对荷兰和英国兴衰历程的描述就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只需提供一些能为后文所用并对读者有所启发的思路就足够了。
在阅读过程中,大家将会发现,本章的行文中会有一些颇具学术味道的固定概念(笔者希望这些概念既具有必要的学术严谨性,又能对读者友好一些,不让人望而生畏),比如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失衡、国际体系的失衡等。这些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们不仅构成了本章的论述逻辑,而且是了解整本书的方法和观点的关键所在,是本书对美国运势进行分析的主要方法和切入点。为了让读者对这么长的一章内容事先有个全景式了解,不妨先把本章中将要出现的这些主要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简单勾勒一下。
本章认为,现代世界体系中的主导国必然经历兴起、主导和衰败三个阶段。
兴起阶段的主要动因源自四方面的重大创新,分别是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这四大创新会推动现代国家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社会文化形态和对外关系形态的改进,让它们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更大优势,最终脱颖而出,成为现代世界体系的主导国。
在主导阶段,主导国在世界体系中居于最有利的中心位置,推动着本国国内与外部世界的商品交换、资本交换和人员交换。一方面,这种大开大合的交换加速了主导国内部的经济形态、社会形态和政府治理体系的发育成熟,有助于维持主导国内部的经济盈利性、政治合法性和社会稳定性(甚至包括生态可持续性),因而对主导国是最有利的;另一方面,这种交换为国际社会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有助于维护现代世界体系的平稳运转,并推动现代世界体系的规模扩张和进一步纵深发展——尽管这种交换对其他国家而言可能是被迫的和不平等的。
上述交换也会悄然侵蚀主导国的优势地位,久而久之,就把主导国拖入衰败阶段。随着各类重大创新的红利逐步释放干净,主导国的国内治理效率开始降低,治理成本开始上升,政治合法性趋于下降。与此同时,维系国际体系运转的海外成本上升,而海外收益却越来越少。主导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出现失衡,现代世界体系也出现失衡,开始频繁爆发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危机(或许还有生态危机)和国际安全危机。这些频繁爆发的危机,是主导国进入衰败阶段的报警信号。主导国的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的良性协调关系被打破,主导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和平关系与合作模式也被打破。这迫使主导国做出一系列战略策略调整,但大多无济于事,甚至还会加速其衰败。
与主导国的衰败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其他后发国家的群体性崛起。这些后发国家往往通过“模仿”“保护”“搭车”“超越”“竞争”等方式,逐步缩小与主导国的差距。最终,各方面条件最有利、机缘凑得最足的后发国家成为新的主导国,开启新一轮世界现代化进程。
下面,我们就按照上述叙事结构将这些概念的含义以及逻辑关系加以展开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