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与古诗文教学》简介
《批判性思维与古诗文教学》这本书是由.李支舜主编创作的,《批判性思维与古诗文教学》共有59章节
1
序一
何谓教师专业发展,这个曾经被视为非常简单的问题,近些年变得复杂起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调节心理、革新教学行为的过程,在...
2
序二 提升思维品质是核心素养的关键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重要,已形成普遍共识。在核心素养的落实过程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关键。思维品质乃是核心素养的“牛鼻子”,如果能够紧紧抓住它...
3
目录
目 录 序一 序二 提升思维品质是核心素养的关键 上编 教学设计 怎一个“悲”字了得——杜甫《登高》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缘情溯理,吟咏诗韵——李白《将...
4
上编 教学设计
...
5
怎一个“悲”字了得——杜甫《登高》教学设计
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王贝宁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由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等角度入手,深入理解作品。 (2)诵读作品,体会作者情感。 (3)赏析作品,掌握...
6
第一课时
一、教学准备,布置预习作业 (一)知人论世 (1)诵读《登高》,录音频,课堂展示。 (2)查找杜甫生平经历及《登高》的创作背景。 (二)熟悉诗词 查阅《唐诗鉴赏...
7
第二课时
一、赏析诗歌 (一)知人论世 根据第一课时对杜甫及其作品创作背景的介绍深刻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二)抓景物,概括意境特点 学生活动:在反复诵读中找到主...
8
缘情溯理,吟咏诗韵——李白《将进酒》教学设计
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史馨彦 教学目标 (1)吟咏诵读,体会诗歌的音韵变化。 (2)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理解其思想情感的复杂性。 (3)初步鉴赏与评价诗歌,...
9
遥相呼应,意景浑融——杜甫《登高》教学设计
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阮静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感受本诗谨严格律中的音韵节奏之美。 (2)通过“知人论世”,感受诗人将悲秋之情、生命感慨和忧国之情融为...
10
发掘文本价值,提升思维品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吴莹珩 教学目标 (1)采用诵读、知人论世等方式学习、品味唐诗气象,初步认识不同诗歌体式的音韵、节奏及句式特点,了解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
11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从学习诗歌的体会来说,你认为怎样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读懂”?可以从字面、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来正确理解诗歌的情感。教师补充并明确“知人论世”的读诗方式。 ...
12
第二课时
一、导言 上节课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我们都为李白笔下那虚幻奇异的世界而叹服。其实每个人都会做梦,“如果你连梦都没有了,那你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在诗词中常常出...
13
锦心绣口,白骨梳妆——杜牧《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张婧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朗读与仿写,体会本文铺陈的语言特点;读写结合,走进文本,感受中国古典诗文的精致,领悟母语的优雅和表现...
14
妙着一字,境界全出——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和陆游《诉衷情》对比阅读
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 张隽 教学目标 (1)交流宋词的自学感受,提升诵读能力。 (2)运用诵读和合作探究的方法,体味宋词蕴含的炼字之美和情感之美。 (3)在理解...
15
守拙园林好,眷然诗意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教案设计
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罗莉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现象,理解并能自主翻译文中的语句。 (2)赏析文本的“辞赋”语言,学习寓情于景、情...
16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解题:归去来兮。“来”,助词,无义,可理解为语气词“喽”;“兮”,古代诗词赋中的助词,相当于“啊”“呀”。“来兮”两个表示感叹的语气词连用,体现出诗人...
17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归去来兮辞(并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
18
情理交融,字字真言——李密《陈情表》教学设计
上海市继光高级中学 金文 教学目标 (1)积累词句,学习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知识。 (2)品味语言,体会“情理交融”的语言智慧。 (3)把握主旨,理解古代士大夫忠...
19
无言山水间的挣扎与超越——苏轼《赤壁赋》教学设计
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 周颖 教学目标 (1)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 (2)通过对情景理的反思来推断苏轼有无真正走出精神困境,进一步体会作者...
20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课前学习任务成果,唤醒记忆,情境导入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一个月内两次游览了黄州赤鼻矶,先后写下《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环节的设计...
21
第二课时
一、反思求证乐与悲的矛盾间作者真正的心态 苏轼有没有真正摆脱悲情?在前两段文字中,作者确实是转乐为悲吗?后两段文字中,作者确实是转悲为乐吗?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
22
入世与出世,离合与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上海市第五十二中学 庞春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词人借意象抒情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鉴赏等方法,把握词的意象,感受词作的意...
23
借题写己,穷工极妙——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宝山校区)施雯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的说理逻辑。 (2)领悟成功之道的必备要素。 ▶附教材分析 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
24
史海纵横须有据——贾谊《过秦论》和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上海市鲁迅中学 钱炜临 教学目标 (1)夯实文言基础,梳理文本内容。 (2)把握主要观点,思辨论证逻辑。 (3)反思学习过程,交流学习收获,展示学习成果。 ▶附...
25
第一课时
一、学习活动 1.活动一:熟读课文,熟悉文本 在智学网等平台记录诵读语音。 设计说明 引导学生正确诵读,通过读来体会传统思维、文化内涵。 2.活动二:疏通文义,...
26
第二课时
一、学习活动 1.活动一:根据文本内容及相关资料完成表2 表2 两篇史论文论证比较 2.活动二:探讨贾谊的《过秦论》,思辨阅读文本 1)明确本文论点,梳理论证...
27
第三课时
一、学习活动 1.交流展示活动——我看《五代史·伶官传序》 (1)阅读课前相关教学资料,自行补充收集有关后唐破灭原因的史料和研究成果。 (2)阅读《五代史·伶官...
28
家园已失归何处,从共感走向独感——《诗经·采薇》教学设计
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徐俊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赋比兴和重章叠句等形式及其作用,习得阅读《诗经》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
29
诗境虽奇,脉理极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谢依岑 教学目标 (1)通过广泛的资料收集,深入了解诗歌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掌握诗歌赏析知人论世的学习思路。 (2)让学生充分展开想...
30
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欧阳修《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 褚亿钦 教学目标 (1)完成课前预习作业,利用网络和工具书了解欧阳修及其所处的时代,掌握相关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准确把握作者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