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足如古董”:不合时宜的爱莲者(1930年代至1941年)

第三章 “缠足如古董”:不合时宜的爱莲者(1930年代至1941年)

回顾反缠足运动,它最显著的成就在于,通过影像和文字表述,创造和传播了有关缠足/天足的新知识。人们之所以想“回顾”——也就是回首往事——首先要有一种“缠足已经过时”的认知。这过时感使一部完整的、画上休止符的缠足历史成为可能。缠足成了过去式的最佳明证,是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通商口岸一系列以《采菲录》为名的百科全书式编纂,其中涵盖了有史以来所有与缠足相关的资料。《采菲录》诸编是姚灵犀(1899—约1961)的心血结晶,他是出生于江苏丹徒的文人,曾辗转在各地政厅担任闲职,后来定居在天津的英租界。 (1) “采菲录”原为天津的娱乐小报《天风报》副刊里的一个专栏名称;该专栏连载于1933—1934年,内容以刊载前人谈论缠足的文献,以及姚灵犀本人和友人、读者们的相关撰述文字为主。

这些文章经姚灵犀选编为五部集子,陆续于1934—1941年间出版。第六部也在1941年印行,不过这是一部精选集,摘选了前几部里值得重刊的作品。 (2) 因此,这些文章中较受欢迎的数篇,等于穿梭了好几个回路:从原出处到小报,从小报到书籍,书籍到“精华录”,从印刷文字到口耳传播,然后再回到文字。这般迂回曲折、反复征引的结果,成就了可谓“汗牛充栋”的庞然大物,打印在六册约莫两千页纸张上的字数,超过百万。就算没有因为战争而告中止,它可能也会因为材料枯竭、无以为继而结束。也就是说,到了20世纪40年代,关于缠足,再也没有任何资料是值得铺陈,或是人们还未有所知的。

虽说里面所收入的文章,其性质从学术、科学到自传,从艳情到诙谐都有,不过,《采菲录》给人的感觉,散发着浓厚的色情意味:男人为了男性欢愉和商业利益,不惜向读者披露女人的身体。姚灵犀并不讳言他的盈利动机,而且如我们将看到的,对于某些内容露骨的性描写,他同样直言不讳。然而,这部“色情作品”的态度,相当认真严肃,否则也不会以网罗文献和广搜知识为目标。像这般的穷尽收集和记录,等于是建筑一个自成一格的空间,在里面,分歧杂乱的零散资料,得以经整理、编排和上架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