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古访今:缠足源流考
在构成本书第一部分的前三章,我们目睹了缠足如何在现代全球化的世界里,丧失它的文化光环。一旦私密的缠足被无所遮蔽地展露在世人眼前,它的形象和意义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崭新的文字和视觉媒介的传散,全然产生于当代的缠足形象,摇身成为自古以来一成不变的“传统”。其中,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形象——国耻——来自传教士和改革者的国族历史叙事。在另一个极端,赏玩家们把缠足当古董和文物欣赏。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其实宣告着同样的信息:缠足已死。不论是就其文化尊荣而言,还是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缠足的时代已一去不返了。
在第二部分,我们将把讨论的重心,从终结缠足的现代,回归到帝制晚期(16世纪到19世纪初);在这个时期,缠足逐渐习俗化,成为一种全国上下普遍被接受和追求的社会习惯。我们的目的,就是追溯缠足如何在此一时期绽放和传播其文化光芒。其中最重要的机制是帝制时代地位崇高的文字文本。在现代,缠足经过各式各样的揭露,尤其是在摄影机和X光机镜头之下,其神秘性早已荡然无存。比起文字,这些新式显像技术揭露女性肉体的能力愈来愈强大,随着此一发展,我们可以这么说,缠足的终结与文字作为表述真实的工具的没落,两者有着相当的关联。
相对而言,在帝制晚期,缠足的文化尊荣与奥秘,主要依靠文字来形塑。 (1) 在第二部分,我的主要论点是,明清的缠足论述,无论是以抒情主义还是客观主义的形式出现,它的特征是文本间接性(textual indirectness),其作用与绣花膝裤和弓鞋一样,都是一种“蔽身器”:将凝视焦点从肉脚原貌移转到装饰文化。明、清时期的文字作品,意在撩拨人们对隐藏的身体的想象,而不是陈述具体的身体状态或社会实况。受到挑逗的读者,只得自行幻想神会那不能被述说的部分。
在本章和下一章里,我们检视了复杂多样的文类,包括考据学者的论述、宫廷小说、笔记、游记、风雅指南,以及通俗的俚曲歌谣等,以期刻画出精英男性欲望的特征。许多文本不论其讨论的方式,还是记述的口吻而言,都称得上是严肃的学术作品;有些文本的内容略嫌猥鄙轻佻,还有一些根本就是不加掩饰的色情文字。整体而言,这些文本首先将“缠足”定位为男性探求和欲求的题材;其次,关于女性的身体部位,哪些是可以谈论的,那些是不可以谈论的,它们也设下了论述的限制;最后,它们还使得缠足在男性的情欲想象之中,持续占有一席之地。考据学者们所致力的,是借由考证缠足的起源来为缠足在历史时间中定位,我们将在本章中细数他们的成果。此外,文人作家们又将缠足固着在一个既实在又虚幻的地理空间,想要借此驯化缠足,我们将在下一章考察他们的这番尝试。
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谴责这些早已作古的男人,而是打算认真看待那存在于他们字里行间的魅惑迷情,希望可以了解,他们如何能够如此有效地延续缠足的奥秘。同时,他们的著作,呈现了一个由地方风俗和区域文化交织而成的世界,有时也不经意地透露出有关女性的缠足动机,尽管这些讯息片断而零碎,我们仍将尽力一窥究竟。最后,在本书最末章里,我们将离开文字文本,转而望向纺织品的世界,并得以将妇女的身体——劳动、礼节,和时尚的身体——安置在她们所创造的世界的中心,借以标测女性欲望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