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的俚曲:土腔与地方失衡
李渔和汪景祺,两人都是享有特权的南方人,对于大同的他者性,以及体现于那一双双缠足的南北差异,感受极为敏锐。“大同”和“山西”,即使对于北方作家——只要不是当地人——来说,也是充满异乡情调的地方。山东人蒲松龄(1640—1715)在他的“俚曲”(即通俗歌谣)作品里,对于缠足与北方情欲的图像和社会生态,有着不同的呈现。蒲松龄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其名著《聊斋志异》包含了将近500则的奇幻故事;较罕为人知的是,他也写了许多首俚曲歌词,不过流传下来的,仅有15首。这些“俚曲”在格式和风格上不尽相同:3首为戏剧,有角色分派;其他曲目的文体结构较为松散,同时容纳了韵文、非韵文和当时流行的曲牌。 (52) 这些俚曲夹杂着蒲松龄家乡山东淄川的土语乡谈,让人感受到一种平淡细琐的特性,其中所传递的讯息,并非南北差距或男女交互幻想,而是平凡生活的物质性,以及社会身份的细微失衡,在这日常世界里面,缠足成了一个不起眼但不可或缺的部分。
大同的狎游欢场,以及当地名妓的风韵美貌,在《增补幸云曲》这出俚曲里,被当成一种经典品牌。该曲改编自描述正德皇帝(明武宗)荒唐冒险行径的传奇故事。故事说到,有一天,对朝政感到百般无聊的正德皇帝,决定化装成一名军汉,独自溜出京城。他的目的地是:
十三省数山西,大同城里好景致。
男人清秀真无比,女人风流更出奇,人才出色多标致。
宣武院三千粉黛,一个个亚赛仙姬。 (53)
宣武院是大同著名的妓院,正德来到这里之后,流连忘返,乐不思蜀,一待就是三个月。在那里,他赢得名妓“佛动心”的芳心,又与当地的纨绔子弟——兵部尚书之子王龙——发生冲突,诸般争斗。最后,正德显露皇帝身份,处死王龙,带着新任皇妃佛动心,凯旋京师。
这出长篇俚曲,主要是通过戏剧化的反差描写,吸引阅听人的兴趣:一心寻求刺激的皇帝,故意衣着褴褛,扮相邋遢,耍弄不知情的当地人。一开始,他刻意装傻作戏,扮成不懂寻花问柳门道的蠢汉,丑态百出,借由地痞无赖的势利眼,引出滑稽逗趣的场面。在这样的一出戏曲里,为了使阅听群众心领神会,作者极为强调谈吐、穿着和动作等日常生活细节,如何作为辨别身份的指标。基于这个目的,缠足乃成为一种有用的设计。它的主要功能,在于标志当地妇女之间的地位差异,而非如我们在李渔和汪景祺的著作中看到的南北差异。
以女性竞争为主题的情节,很早就出现,那是皇帝初入宣武院的场景:
众佳人貌如仙,帘儿下露脚尖,时时勾引男儿汉。
麝兰薰得人心醉,油头粉面站门前,见人一笑秋波转。
便就是神仙到此,也忘了洞府名山。 (54)
青楼女子钩心斗角,争夺男性注意的主题,以及男人裁定后者排名的主题,二者互为表里,而且,可能自有嫖院寻欢这种行为以来,便已如此;不过,众女子排列站在帘后,微露脚尖的挑逗场景,预示了我们在前面讨论过的清末民初的赛脚会记事。
小脚美学在大同妓院女子之间的两种竞赛里,都扮演一定的角色。其一是名妓之间的地位排名。佛动心未出场时,介绍这位名妓的曲词,已说她有双“金莲小小刚三寸”。稍后的一个段子,更将她身段举止的亮丽光彩表露无遗,即便处在李渔的风华天地里,也毫不逊色:
上小楼拜军家,恰合是一枝花,红娘子一笑千金价。
上穿一身红衲袄,绿罗裙上石榴花,红绣鞋窄半揸大。
迎仙容会他一面,好姐姐闭月羞花。 (55)
“揸”在山东方言里,指的是一个方便的度量单位:手掌张开,拇指与中指之间的长度,即为一“揸”。蒲松龄的俚曲里,经常出现“半揸”或“不到半揸”一词,这是相当于“三寸金莲”的土语用法。“佛动心”在大同妓院里,位居最高的层级,表现在她以典雅的昆曲吟唱取悦客人的能力。一名酒保告诉正德,如要省钱,可叫次一等的妓女,她们虽也“模样极好”,只是“底板沉些”,他解释道,这是当地俗语,意指她们“就是脚大些”。 (56)
脚的大小固然重要,但缠足进一步区分了青楼女子之间的第二种身份等级——名妓与丫鬟的分别——其关键在于姿态。这让人回想起李渔的功能美学。起初,佛动心不愿接待伪装成寒酸军汉的正德,先后叫她的丫鬟“金墩”和“玉座”冒名顶替。“金墩”迈开她那双缠得不够小的脚,走上楼来,“一脚深来一脚浅,心里盘算腿儿慌”。她正待走向正德行礼相见,却在途中失足跌了一大跤。正德拾起头来,看到“窄窄金莲半尺大,鼻子孔好似灶突样”。不过她的破绽,主要还在于衣裳:
拆破袄做背褡,大补丁白线巴。
栗子布裙彭彭乍,汗巾破了没颜色。
紫花布鞋扣上花,纂儿不够枣核大。 (57)
接着上场的丫鬟“玉座”,同样露了馅,因为她“改不了那梅香的样子,把两根腿轮打开,欢欢的好似那马耍蹄、驴打槽,兵天嗑地的走上楼来” (58) 。“梅香”是丫鬟的通称。与我们现代人的预期相反,跑步能力在这里所象征的,不是自由自在,而是身份低下。双脚的尺寸虽然重要,但是更微妙的关键还在于,缠足女子能否拥有优雅的步态以及高雅的足服,这是小姐与侍女的不同之处。“金墩”和“玉座”这两个丫鬟的笨拙步态,正如她们的名字所反映的,透露了她们教养较为不足的出身,也使她们注定要处在较卑下的地位。别出俚曲里面的一句山东歇后语,便传神地指出,丫鬟缠足虽不罕见,但也仅让人觉得聊备一格罢了:“小腊梅裹脚”。“小腊梅”同样泛指丫鬟。当地人立刻就能了解这句话的意思:“有块块就是了。”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