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强的身体:缠足的累与用
有此认识之后,现在让我们回到曹国舅和张氏的故事。话说张氏假装喝醉倒卧床上,曹国舅手持青锋剑,预备杀害张氏,却怎么也不忍心下手。正当他犹豫不决之时,张氏的救星出现了,那是一位名唤张青的老人,他说动曹国舅,将杀人之事交由他处理,暗地里却有意搭救张氏。他抓住机会测试张氏是否清醒,告诉她,只要她够清醒,能够沿着井缘左、右各转三圈而不落井中,他就愿意救她。她过关了:“绕井三遭走似云”,“全无失脚些儿个”。(第19b页)黑夜中,老人送她走出后花园门外,吩咐她一早直奔开封府,请求包青天为她主持公道。
只不过,要从郑州走到开封向包青天申冤,可没那么容易。此时此刻,她那双小脚成了主要障碍:“脚小鞋尖难行走,野风吹得面皮红。”(第20a页)幸得太白金星化身凡人,助她一臂之力,推着独轮车载她上天,腾云驾雾,倏忽到了开封。关于这一幕,马兰安注意到,“在明代的说唱词话和‘女书’里,我们经常可以发现,缠足被描述为妇女行动的障碍”。她提到的“女书”,是一种由女性文字符号书写而成的特殊文本,20世纪后期发现于湖南省江永县。根据马兰安的说法,说唱词话和女书,同样属于没读过书的妇女的口语文化传统,在其中,她们抒发她们的哀怨,诉说缠足是一种彻头彻尾的
负担。 (35)
就说唱词话的脉络而言,马兰安下的结论不能说是错误的,但她只考虑了单一的面向。她的论点没有考虑到,不论是在说唱词话的文本之内,还是之外,缠足都联结着复杂的意义丛结。在整套共含十一册的说唱词话丛刊里,从负面角度描写缠足的文字段落,这是唯一的例子。没错,当张氏摸黑逃离她那心狠手辣的“丈夫”府第,暗夜路旁独泣时,缠足确实构成她行动上的一项阻碍。但是,更精确的说法应该是,缠足只对丧失高贵地位的女人形成障碍;缠足的牵制,象征着社会地位下降的苦楚。 (36)
我们不妨将她的处境与皇后(亦即,曹国舅的姐姐)的环境,做个对比;后者一听到她的两个弟弟都被包青天设计逮捕之后,立即前往开封府营救,且让我们看看她那时的排场:她坐在八抬“龙凤轿”里,随行宫娥有“彩女”三千、“娇娥”八百(第32b—33a页)。皇后之母也去开封府要求放人,她同样以迅捷的八抬大轿为交通工具(第30b页)。若说缠足——或者更确切地说,三寸弓鞋和莲步——是说唱词话里的刻板印象,它的修辞力量,则是源于一种将缠足与优遇妇女扣连在一起的社会态度。因此,在说唱词话里,缠足反复被表述为尊贵身份的印记。看到张氏的磨难,只会强化这种将缠足扣连到高贵地位的一般观念。缠足的用途,在于攀升社会阶梯,而非攀登山路。
关于缠足妇女的身体行动力,说唱词话文本传递出来的讯息,其实颇有矛盾之处。包括“莲步”“三寸莲步”或“莲步轻移”之类的修辞性刻板印象,都提醒着读者,缠足女子的美丽体现在她的走路动作中——即使这些动作强调的是从容不迫的步伐。此外,张氏顺利绕行井边的情节,同样肯定了敏捷自如的重要性。相反的,“脚小鞋尖难行走”以及类似的“鞋弓脚小步难行”(第20a页)等句子,却使人回想起鸡眼、发炎肿痛、脚趾嵌甲等折磨,这也正是前述愈来愈多的爽足方剂和“金莲稳步膏”要治理的麻烦事。
诉说小脚和碍脚足服不利行走,是15世纪常见的文本主题之一。与说唱词话约当同一时代的南戏《绣襦记》里,年华老去的妓女在山路上开口说道,“脚小鞋弓,前面山路崎岖,我不惯行”,以此作为与穷书生分道扬镳的借口。 (37) 在戏台之外的真实人生里,这种表述也扮演了一个角色。一部刊印于1597年的家庭日用类书,在“婚娶门”项下,记录了一系列“拦门诗”;每当婚礼进行到某一个阶段,担任司仪的“礼官”就吟诵相关的祝颂诗句。书中建议,新娘下轿进门之际,可以念这么一首吉祥诗:
新人一出轿门初,忽睹娇姿世上无。
脚小鞋弓行不稳,安排玉女两边扶。 (38)
在这两种用法里,“脚小鞋弓”一句,与其说是痛苦的哀叹,还不如说是正面陈述当事人身为女人的事实。敏捷固然备受重视,缠脚造成的蹇跛,却已被视为理所当然。在婚礼颂诗里,“行不稳”并非怨言,而是一种颂扬新娘身份尊贵的客套话。
说唱词话所突显的,一方面是对缠足风险的深切体会,同时也有对女人身手矫捷应如何评价的复杂情结,这两个面向,都反映了“金莲崇拜”逐渐普及化的过渡时期的一种矛盾心理。换言之,一方面,社会上对于小脚和华丽足服代表着一定的优遇地位,或者说,对于其为“炫耀性有闲”(conspicuous leisure)的记号,似乎已形成相当的共识;但另一方面,对于愈来愈紧束的缠脚方式所造成的行动障碍和身体病痛,人们也毫不掩饰心理上的惴惴不安。打从12世纪以来,经过了漫长岁月,缠足终于演变成为一种普遍的日常生活习惯,在它的整个发展历程里,我们其实不断听到这种患得患失的心声。这个习惯愈是流行,要求愈是严苛,其反对声音也就愈是嘹亮。然而,男性士大夫的抗议,依然徒劳无功;相当程度上是因为,说唱词话这类表演艺术,成功地向它们的女性观众,同时传达了缠足的负荷与它那令人着迷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