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走了又来,并非青春焕发

月经走了又来,并非青春焕发

显微镜下子宫内膜癌分4种。最常见的为内膜样腺癌,约为80%。此外还有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透明细胞癌和浆液性腺癌。

子宫内膜癌患者多为老年女性,常合并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最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妇科普查或其他原因作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

癌症早期病变局限于子宫内膜,肿瘤生长缓慢,病变局限于子宫腔内的时间比较长,但是也有极少数发展较快。癌肿扩散通过3种途径。直接蔓延可至子宫颈、直肠、输卵管和卵巢,还会广泛种植于盆腔腹膜及大网膜。通过淋巴转移可转移到腹股沟等各种淋巴结。肺、肝、骨等组织也会因癌症的血行转移而破侵犯。

子宫内膜癌表现症状

子宫出血:绝经期前后的不规则阴道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常为少量至中等量出血,很少为大量出血。很多较年轻或近绝经期患者易误认为月经不调,不及时就诊,甚至有些医生也会疏忽。也有些人会有月经周期延迟者,但表现不规律。在绝经后患者多表现为持续或间断性阴道出血,或者月经已经停止很多年又出现。一般无接触性出血。晚期出血中可杂有烂肉样组织。

阴道排液:很多患者描述初期有少量血性白带,但后发生感染、坏死,有大量恶臭的脓血样液体排出。有时排液可夹杂癌组织的小碎片。

老医生的悄悄话

子宫内膜三联征

肥胖、糖尿病与高血压三者并存于子宫内膜癌患者,称为“子宫内膜的三联征”或“子宫内膜癌综合征”。三者可能与高脂饮食有关,而高脂饮食与子宫内膜癌有直接关系。

疼痛:由于癌肿及其出血与排液的淤积,刺激子宫不规则收缩而引起阵发性疼痛。疼痛多半发生在晚期,且多从腰骶部、下腹向大腿及膝放射。当癌灶侵袭宫颈,堵塞宫颈管导致积液时,可出现下腹胀痛及痉挛性疼痛。

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肥胖:脂肪过多将增加雌激素的储存,以及增加雄酮转化为雌酮。这种游离的具有活性的雌酮增加,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致癌因子或促癌因子。

(2)糖尿病:糖尿病病人或糖耐量不正常者,其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比正常人增加2.8倍。

(3)高血压:子宫内膜癌伴高血压者较多。

(4)月经失调:子宫内膜癌患者,月经紊乱、量多者,比正常女性高3倍。

(5)初潮早与绝经迟:12岁以前比12岁以后初潮者,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多60%。子宫内膜癌的绝经年龄较正常女性迟6年。

(6)孕产次:子宫内膜癌发生于多产、未产、不孕症者较多。

(7)多囊卵巢综合征:表现为不排卵,而使子宫内膜处于高水平的、持续的雌激素作用之下,缺乏孕激素的调节和周期性的子宫内膜剥脱而发生增生改变。

(8)卵巢肿瘤:分泌较高水平雌激素的颗粒细胞癌、卵泡膜细胞瘤等,可致月经不调,绝经后出血及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

(9)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可为子宫内膜癌发展的一个阶段或无此阶段。而重度不典型增生,可视为子宫内膜原位癌。

老医生的悄悄话

什么是B超

B超是医院作为对病人的一项常规性检查,是医学界的六大影像诊断设备之一。普通B超测得的图像是黑白的,彩色B超观测到的图像以红蓝两色为主,三维B超透过屏幕可从各个方位观测。

B超基本原理:超声被在人体内传播,由于人体各种组织有声学的特性差异,超声波在两种不同组织界面处产生反射、折射、散射、绕射、衰减以及声源与接收器相对运动产生多普勒频移等物理特性。应用不同类型的超声诊断仪,采用各种扫查方法,接收这些反射、散射信号,显示各种组织及其病变的形态,结合病理学、临床医学,观察、分析、总结不同的反射规律,而对病变部位、性质和功能障碍程度作出诊断。

(10)外源性雌激素:服用雌激素的女性具有高度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其危险与剂量大小、服用时间长短,是否合用孕激素、中间是否停药,以及病人特点等有关。停药后危险性可能会降低,但危险性仍继续几年。目前,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之间的因果关系已有充分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