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新置的四等爵
建安二十年(215),“始置名号侯至五大夫,与旧列侯、关内侯凡六等,以赏军功”。[6]“置名号侯爵十八级,关中侯爵十七级,皆金印紫绶;又置关内外侯十六级,铜印龟纽墨绶;五大夫十五级,铜印环纽,亦墨绶。皆不食租,与旧列侯、关内侯凡六等”,裴松之认为“今之虚封盖自此始”。[7]当时曹操专权,这一爵制显然是曹操对秦汉二十等爵制的沿袭与革新。二十等爵制被学界称为赐爵制或军功爵制,其第十五级至第二十级依次为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后避汉武帝讳改称通侯或列侯)。[8]而曹操所设的六等变成了五大夫、关外侯、[9]关中侯、名号侯、关内侯、列侯。其中,五大夫至名号侯为改置或新置,关内侯、列侯沿袭旧制。
对前四种改置或新置的爵位,历来认为不食邑,为虚封。《武帝纪》注引《魏书》称“皆不食租”,故裴松之认为“虚封盖自此始”,以后杜佑、马端临、俞正燮都沿袭了这一说法。[10]现代有学者进一步指出,虚封的出现,说明军功爵制已到了末路,从此军功爵制不仅对广大士兵毫无用处,就是对一般中下级军官也无实际利益可得。[11]还有学者认为,虚封是针对列侯以上的“封爵”而言,而五大夫至名号侯是“赐爵”,本来就无封国、不世袭、不食租税,因此不存在是不是虚封的问题。[12]至于“皆不食租”的原因,都认为是当时战争频繁,曹魏控制区域有限,导致户口寡少。但通过分析这四种爵位的来历及实际授与情况,事实并不完全如此。
五大夫在二十等爵制中为第九级。汉惠帝时,以五大夫作为高爵的界限,[13]第八级公乘以下的爵位,授予一般庶民及秩六百石以下的官吏;五大夫以上的爵位,授予秩六百石以上的官吏。因此,有学者将前者称为民爵(授予吏则称吏爵),将后者称为官爵。[14]可见,在汉惠帝以后,五大夫已成为一个区分官与民的标志性爵位。曹操在新置的爵位中,唯五大夫沿用旧名,而且将其提高到第十五级,显然是取其象征意义,标榜新爵位的“官”的属性。[15]关外侯、关中侯不见于前史,史称“秦时六国未平,将帅皆家关中,故称关内侯”。[16]从爵名上看,关外侯、关中侯明显是从关内侯敷衍而来。封“侯”是富贵的标志,用关外侯、关中侯取代同级的旧爵名,似乎是对社会心理的一种迎合。名号侯为曹操新置,其中的“名号”指各种美号。汉代的列侯一般用地名作为封号,但也有用美号的,如威武侯、冠军侯、博望侯、破羌侯之类。所以,新置的名号侯算不上一个全新的爵位,而是对汉代一种只有美号、但无食邑的列侯类型的定名和降级使用。名号侯因为与列侯有上述联系,虽然是降级使用,也比同级的旧爵名“大庶长”有吸引力。
通过分析五大夫、关外侯、关中侯、名号侯的爵名,可以看出曹操取名时或将其与官位比附,或将其与高爵比附,用心良苦,目的无非是为了增加新爵的吸引力。
那么,这四种爵位的实际授与情况如何呢?检索《后汉书》、《三国志》、《晋书》,不难发现,曹魏时这四种爵位其实很少甚至没有授与。[17]五大夫、关外侯都找不到一个实例。关中侯可找到数例。黄初元年(220),曹丕即帝位,“以汉……列侯为关中侯”[18];约同年,以孙资为中书令,赐爵关中侯[19];嘉平五年(253),士刘整、郑像被吴军俘获,不屈而死,次年下诏“追赐整、像爵关中侯,各除士名,使子袭爵,如部曲将死事科”[20];景元元年(260),陈留王立,司马师之妻弟、黄门郎羊祜“赐爵关中侯,邑百户”[21];魏末,李胤“迁中护军司马、吏部郎,铨综廉平,赐爵关中侯”[22];咸熙初,侯史光“为洛阳典农中郎将,封关中侯”。[23]名号侯因为不是一个固定名称,较难查寻,只见到两例。黄初元年(220),曹丕即帝位,“以汉诸侯王为崇德侯”;次年,“以议郎孔羡为宗圣侯,邑百户,奉孔子祀”。[24]一般认为这两例都是名号侯。[25]
根据上述实际授与的例子,可以得出以下认识:第一,授与对象身份较高。关中侯的授与对象包括汉列侯、中书令、黄门郎、吏部郎、典农中郎将,多为要职,羊祜还是司马氏的姻亲。名号侯的授与对象有汉诸侯王、孔子后人,其社会地位很高。只有两位士兵身份较低,他们因有特殊军功才被授与关中侯。可见,新爵主要不是“以赏军功”,普通士兵很难获得。第二,获爵者有一定的待遇。首先是免役,传统上第九级就能免役,现在最低的五大夫也是第十五级,自然能免役;有的可食邑,如关中侯羊祜、名号侯孔羡都食邑一百户,并非“皆不食租”;有的可世袭,如刘整、郑像被追赐为关中侯,“使子袭爵,如部曲将死事科”,说明在某些情况下关中侯袭爵已被法律化。因此,曹操新置的四等爵并非毫无用处的虚爵,其性质有别于以往第十八级以下被废的军功爵,而与关内侯很接近。
曹魏以后,还能经常见到新爵的踪迹。西晋时,关内、名号侯第六品,关外侯第七品;[26]亭侯可传封次子为关中侯,“食本户十分之一”;[27]晋惠帝即位之初,“二千石已上皆封关中侯”。[28]东晋时,关外侯可置典计一人。[29]刘宋时,关内、关中、名号侯金印紫绶,关外侯银印青绶;[30]赵伦之、卜天与、申季历、周山图等赐关中侯。梁陈时,县、乡、亭、关内、关中及名号侯金印龟钮紫绶,关外侯银印珪钮青绶;[31]关中、关外侯第九品,视六百石;[32]关中侯以上非死罪及除名之罪,“颂系之”;[33]陈庆之赐关中侯,杨忠赐关外侯。后赵石勒时,“农桑最修者赐五大夫”,[34]冉闵更是一次奏赐将士万余人为关外侯。[35]北魏时,豆代田赐关中侯。凡此种种,都说明曹操所置新爵确实有一定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