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 结

三、小 结

因为晋武帝明知太子智力低下而不废黜他,后人颇有微词。如唐太宗说:“惠帝可废而不废,终使倾覆洪基。……所谓取轻德而舍重功,畏小忍而忘大孝。”[35]苏辙也评论道:“惠帝之不肖,群臣举知之,而牵制不忍,忌齐王攸之贤,而恃愍怀之小惠,以为可以消未然之忧。……武帝之择祸福可谓不审矣。”[36]的确,晋武帝毕竟是一国之主,如果痛下决心,另立太子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西晋是一个门阀势力上升的时期,与之相应,也是一个重用宗王的时期。如唐长孺先生所言,“西晋政权结构是以皇室司马氏为首的门阀贵族联合统治”,皇室不过是驾于其他家族之上的“第一家族”。[37]身处这样的政治环境中,作为“第一家族”代表的皇帝,到底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力量才能冲破束缚呢?

【注释】

[1]祝总斌:《八王之乱爆发原因试探》,载《北京大学学报》1980年第6期,第2~15页。

[2]《晋书》卷4《惠帝纪》,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08页。

[3]《资治通鉴》卷85晋惠帝永兴元年条胡注,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696页。

[4]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36页。

[5]刘驰:《六朝士族探析》,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30页。

[6]刘驰:《六朝士族探析》,第223页。

[7]《晋书》卷37《义阳王威传》,第1088页。

[8]《晋书》卷4《惠帝纪》,第97页。

[9]《晋书》卷89《嵇绍传》,第2300页。

[10]《晋书》卷4《惠帝纪》,第103页。

[11]《晋书》卷4《惠帝纪》,第107页。

[12]刘驰:《六朝士族探析》,第230页。

[13]《晋书》卷31《武元杨皇后传》,第953页。

[14]《晋书》卷39《荀勖传》,第1157页。

[15]《晋书》卷45《和峤传》,第1283页。

[16]《晋书》卷4《惠帝纪》,第107~108页。

[17]《晋书》卷31《惠贾皇后传》,第963~964页。

[18]《晋书》卷31《惠贾皇后传》,第963页。

[19]万斯同:《晋将相大臣年表》,《二十五补编》第三册,开明书店1935年版,第3330页。

[20]王隐:《晋书》卷5《惠贾皇后传》,《九家旧晋书辑本》,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11页。

[21]《资治通鉴》卷80咸宁四年条,第2551页。

[22]《晋书》卷36《卫瓘传》,第1057页。

[23]《晋书》卷64《秦王柬传》,第1720页。

[24]《晋书》卷40《贾谧传》,第1175页。

[25]《晋书》卷45《任恺传》,第1285~1286页。

[26]《资治通鉴》卷78魏元帝咸熙元年条胡注,第2489页。

[27]《晋书》卷38《齐王攸传》,第1131页。

[28]《晋书》卷40《贾充传》,第1169页。

[29]《晋书》卷40《贾充传》,第1167页。

[30]《晋书》卷31《惠贾皇后传》,第963页。

[31]《晋书》卷40《贾充传》,第1168页。

[32]李德裕:《李卫公外集》卷1《羊祜留贾充论》,四库全书本。

[33]《晋书》卷31《惠贾皇后传》,第963页。

[34]杨德炳:《西晋的崩溃与门阀的分化》,载《武汉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第25页。

[35]《晋书》卷3《武帝纪》,第82页。

[36]苏辙:《栾城后集》卷9《晋武帝论》,四库全书本。

[37]唐长孺:《西晋分封与宗王出镇》,《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