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史料: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
(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
(晋)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年版。
(唐)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梁)沈约:《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梁)萧子显:《南齐书》,中华书局1972年版。
(唐)姚思廉:《梁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
(唐)姚思廉:《陈书》,中华书局1972年版。
(北齐)魏收:《魏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唐)李百药:《北齐书》,中华书局1972年版。
(唐)令狐德棻等:《周书》,中华书局1971年版。
(唐)魏征、令狐德棻:《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
(唐)李延寿:《南史》,中华书局1975年版。
(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
卢弼:《三国志集解》,中华书局1982年版。
(唐)许嵩:《建康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版。
(清)汤球辑;杨朝明校补:《九家旧晋书辑本》,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65年版。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60年版。
(唐)杜佑:《通典》,中华书局1988年版。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1986年版。
(宋)徐天麟:《东汉会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清)钱仪吉:《三国会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杨晨:《三国会要》,中华书局1956年版。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
(清)万斯同:《晋将相大臣年表》,《二十五补编》第三册,开明书店1935年版。
(清)万斯同:《晋方镇年表》,《二十五补编》第三册,开明书店1935年版。
(清)万斯同:《东晋方镇年表》,《二十五史补编》第三册,开明书店1935年版。
(清)万斯同:《宋方镇年表》,《二十五史补编》第三册,开明书店1935年版。
(清)万斯同:《齐方镇年表》,《二十五史补编》第三册,开明书店1935年版。
吴廷燮:《晋方镇年表》,《二十五史补编》第三册,开明书店1935年版。
吴廷燮:《东晋方镇年表》,《二十五史补编》第三册,开明书店1935年版。
秦锡田:《补晋宗室王侯表》,《二十五史补编》第三册,开明书店1935年版。
著作:
(唐)柳宗元:《柳河东全集》,世界书局1935年版。
(唐)李德裕:《李卫公外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苏辙:《栾城后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台湾世界书局1962年版。
(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清)潘眉:《三国志考证》,《续修四库全书》第27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清)乾隆:《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影印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第174册,台湾世界书局1990年版。
(清)宋翔凤:《过庭录》,《续修四库全书》第115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中华书局1975年版。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陈寅恪:《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黄山书社1987年版。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版。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华书局1985年版。
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严耕望:《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上册,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7年版。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朱绍侯:《军功爵制试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朱绍侯:《军功爵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柳春藩:《秦汉封国食邑赐爵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陈长琦:《两晋南朝政治史稿》,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刘驰:《六朝士族探析》,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张承宗:《六朝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
柳春新:《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岳麓书社2006年版。
张金龙:《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研究》上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
(日)西嶋定生:《二十等爵制》,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版。
(日)守屋美都雄:《中国古代的家族与国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论文:
曹道衡:《从魏国政权看曹丕曹植之争》,载《辽宁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
曹道衡:《昭明太子和梁武帝的建储问题》,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
陈长琦:《南朝时代的幼王出镇》,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陈琳国:《论魏晋南朝都督制》,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
陈勇:《刘宋时期的皇权与禁卫军》,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3期。
陈勇:《刘裕与晋宋之际的寒门士族》,载《历史研究》1984年第6期。
高德耀:《司马门事件及其他——论曹植对继承权及文学声誉的追求》,载《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1期。
高飞卫:《也说曹植对继承权的争夺》,载《求索》1994年第2期。
高峰:《沔中督区与东晋政治》,载《许昌师专学报》2002年第6期。
韩树峰:《河东裴氏南迁述论》,载《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2期。
韩鑫:《曹操在立嗣上的选择对曹植的影响》,载《学海》1995年第3期。
胡守为:《曹操在立嗣问题上的德才观》,载《中山大学史学集刊》第1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景有泉、李春祥:《西晋“八王之乱”爆发原因研究述要》,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年第5期。
柳春藩:《曹魏西晋的封国食邑制》,载《史学集刊》1993年第1期。
柳春新:《曹操立嗣问题考辨》,载《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4期。
罗新:《试论曹操的爵制改革》,载《文史》2007年第3辑。
唐春生:《宋孝武帝至齐武帝时期宗王府典签与行事新探:以出镇宗王府为中心》,载《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唐春生:《宗王出镇与南朝文化》,载《贵州文史丛刊》2004年第4期。
王连儒:《晋宗室诸琅琊王分封世袭综论》,载《聊城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王永平:《曹操立嗣问题考述——从一个侧面看曹操与世族的斗争》,载《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薛军力:《刘宋初期对强藩的分割》,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
杨德炳:《西晋的崩溃与门阀的分化》,载《武汉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俞绍初:《曹植生平若干事迹考辨》,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3期。
张国安:《晋明帝末年统治集团内部的一次斗争》,载《北京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
张金龙:《南朝的石头城防务与领石头戍事》,载《浙江学刊》2005年第2期。
张琳:《东晋南朝时期襄宛地方社会的变迁与雍州侨置始末》,载《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15辑,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张兴成:《晋末宋初东晋宗室政治活动略探》,载《浙江学刊》2001年第5期。
张兴成:《两晋宗室官员佐官、属吏试探》,载《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1期。
张兴成:《两晋宗室管理制度述论》,载《文史哲》2001年第2期。
张兴成:《两晋宗室赠官略论》,载《浙江学刊》2002年第3期。
张学锋:《西晋诸侯分食制度考实》,载《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1期。
周双林:《试析围绕曹魏立嗣展开的斗争》,载《洛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4期。
祝总斌:《八王之乱爆发原因试探》,载《北京大学学报》1980年第6期。
祝总斌:《晋恭帝之死和刘裕的顾命大臣》,载《北京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
[日]川合安:《沈约的地方政治改革论——与魏晋时期封建论的关联》,载《中国中世史研究续编》,1995年版。
[日]福原启郎:《八王之乱的本质》,载《东洋史研究》第41卷第3号,昭和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