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 晋末方镇迁转年表长编

附录一 晋末方镇迁转年表长编 [1]

安帝

元兴三年(404年)

二月  刘裕起兵讨伐桓玄;抚军将军、徐州刺史桓修败死;征虏将军、青州刺史桓弘败死。

三月  以王谧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众推刘裕为使持节、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领军将军、徐州刺史;[2]以刘毅为冠军将军、青州刺史;刁逵伏诛,以魏咏之为建威将军、豫州刺史,镇历阳;荆州刺史王绥未赴,伏诛;司州刺史温详伏诛。

四月  以龙骧将军司马休之为监荆益梁宁秦雍六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假节;义军进据寻阳,加刘裕都督江州诸军事,以辅国将军、晋陵太守刘敬宣为建威将军、江州刺史;以诸葛长民都督淮北诸军事,镇山阳。

五月  益州都护冯迁斩桓玄。

六月  益州刺史毛璩斩桓希,自领梁州。

十月  刘裕领青州刺史;卢循陷番禺,执刺史吴隐之。

十二月 以刘毅为使持节、兖州刺史,冠军将军如故。

是年  龙骧将军、交州刺史杜瑗进号冠军将军。[3]

义熙元年(405年)

正月  刘毅等破江陵;桓振所署雍州刺史桓蔚败死,以鲁宗之为辅国将军、雍州刺史;[4]以益州刺史毛璩为征西将军、散骑常侍、都督益梁秦凉宁五州诸军事;以璩弟瑾为持节、监梁秦二州军事、征虏将军、梁秦二州刺史、略阳武都太守;以璩弟瑗为辅国将军、宁州刺史。

二月  平西参军谯纵杀益州刺史毛璩、梁秦二州刺史毛瑾、宁州刺史毛瑗。

三月  桓振复袭江陵,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奔于襄阳;帝自江陵至建康;以刘裕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使持节、徐青二州刺史如故,裕固让,寻加录尚书事,又不受;以何无忌督豫州扬州之淮南庐江安丰历阳堂邑五郡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加节,未之职;刘道规进号辅国将军、督淮北诸军事、并州刺史,义昌太守如故;以征虏将军魏咏之为荆州刺史、持节、都督六州,领南蛮校尉;江州刺史刘敬宣自表解职,迁宣城内史,以刘毅故。

四月  改授刘裕都督荆司梁益宁雍凉七州,并前十六州诸军事,本官如故,解青州,加领兖州刺史;权假循征虏将军、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

五月  益州刺史司马轨之谋反伏诛;辅国将军、并州刺史刘道规以本官进督江州之武昌荆州之江夏随郡义阳绥安豫州之西阳汝南颍川新蔡九郡诸军事,随腚剪扑,悉平桓玄余烬;以抚军将军刘毅为都督豫州扬州之淮南历阳庐江安丰堂邑五郡诸军事、豫州刺史,持节、将军如故;[5]何无忌迁会稽内史、督江东五郡军事,持节、将军如故。

九月  魏咏之卒,辅国将军、并州刺史刘道规迁使持节、都督荆宁秦梁雍六州司州之河南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将军如故;[6]以诸葛长民为并州刺史。[7]

是年  以羊穆之为冀州刺史。

义熙二年(406年)

三月  刘裕进督交广二州。

七月  梁州刺史扬孜敬伏诛。

八月  益州刺史司马荣期为部下所杀,以鲍陋为益州刺史。

十月  梁州刺史刘稚反,刘毅遣将讨擒之。

十二月 会稽内史、右将军何无忌迁都督江荆二州江夏随义阳绥安豫州西阳新蔡汝南颍川八郡军事、江州刺史,将军、持节如故,又增督司州之弘农扬州之松滋,加散骑侍郎,进镇南将军。

义熙三年(407年)

十二月 司徒、录尚书、扬州刺史王谧薨。

义熙四年(408年)

正月  征刘裕入辅,授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录尚书,徐兖二州刺史如故;裕表解兖州,以刘藩为兖州刺史;辅国将军、并州刺史诸葛长民迁使持节、督青扬二州诸军事、青州刺史,领晋陵太守,镇丹徒,本号如故;龙骧将军、南彭城内史刘道怜代诸葛长民为并州刺史、义昌太守,将军、内史如故,犹戍石头。

九月  刘敬宣伐蜀无功,以督统降号建威将军;刘裕降为中军将军,开府如故。

十一月 梁州刺史杨思平弃市,范元之代之。

义熙五年(409年)

正月  以刘毅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二月,鲜卑侵逼,并州刺史道怜进号征虏将军、督淮北军郡事、北东海太守,并州刺史、义昌太守如故,镇淮阴。

四月  刘裕北伐南燕。

七月  加裕北青、冀二州刺史。

义熙六年(410年)

二月  屠广固,南燕亡。

三月  江州刺史何无忌为卢循所败,死。

四月  刘裕还京师,以卢循之难,使谘议参军刘粹辅第三子刘义隆镇京口,刘义隆时年四岁。[8]

六月  以车骑中军司马庾悦为督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汝南颍川司州之恒农扬州之松滋六郡诸军事、建威将军、江州刺史,自东阳出豫章。

十二月 卢循南走,裕版褚督度行广州刺史,仍除都督交广二州诸军事、建威将军、领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9]

是年  交州刺史杜瑗卒。

义熙七年(411年)

四月  豫州刺史刘毅求兼督江州,诏许之,解庾悦都督、将军官,以刺史镇豫章;[10]九真太守杜慧度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广武将军、交州刺史,斩卢循。

七月  以荆州刺史刘道规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是岁  刘道怜解并州,加北徐州刺史,移镇彭城。[11]

义熙八年(412年)

四月  征西大将军、[12]荆州刺史刘道规疾患求归,改授都督豫江二州扬州之宣城淮南庐江历阳安丰堂邑六郡诸军事、豫州刺史,持节、常侍、将军如故,不拜;以后将军、豫州刺史刘毅为都督荆宁秦雍四州司州之河东河南广平扬州之义成四郡诸军事、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使持节、公如故,毅表荆州编户不盈十万,器械索然,于是加督交、广二州;[13]太尉谘议参军、征虏将军孟怀玉迁江州刺史;刘敬宣出为使持节、督北青州军郡事、征虏将军、北青州刺史,领清河太守,寻领冀州刺史。

闰六月 刘道规卒;[14]以青州刺史诸葛长民为督豫州扬州之六郡诸军事、豫州刺史,领淮南太守;辅国将军、宣城内史檀祗即本号督江北淮南军郡事、青州刺史、广陵相,进号征虏将军,加节。

九月  刘裕伐刘毅,以前镇军将军司马休之为都督荆雍梁秦宁益六州诸军、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假节;刘藩伏诛,以左将军、北徐州刺史刘道怜为都督兖青二州晋陵京口淮南诸郡军事、兖青二州刺史,[15]持节、将军、太守如故,还镇京口;辅国将军刘怀慎以本号监北徐州诸军事,镇彭城,寻加徐州刺史。

十月  刘毅伏诛。

十二月 以荆州十郡为湘州,刘裕进督;以宁远将军、宁蛮护军、西阳太守朱龄石为建威将军、益州刺史,率众伐蜀,寻加节益州诸军事。

义熙九年(413年)

三月  刘裕诛诸葛长民,领镇西将军、豫州刺史。

七月  朱龄石平蜀,进号辅国将军,寻进监梁州之巴西梓潼宕渠南汉中秦州之安固怀宁六郡诸军事。[16]

是年  褚叔度坐贪污免官,以王镇之为使持节、都督交广二州诸军事、建威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

义熙十年(414年)

三月  以江州刺史孟怀玉督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汝南颍川司州之恒农扬州之松滋六郡诸军事、南中郎将,刺史如故,[17]备司马休之。

义熙十一年(415年)

正月  刘裕讨荆州刺史司马休之,领荆州刺史。

四月  北青冀二州刺史刘敬宣为司马休之党与所杀。[18]

五月  司马休之、鲁宗之奔秦;以中军将军、兖青二州刺史刘道怜为都督荆湘益秦宁梁雍七州诸军事、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持节、常侍如故;以赵伦之为雍州刺史。

八月  以豫章公世子刘义符为兖州刺史。

是年  江州刺史孟怀玉卒官,以刘柳为江州刺史;益州刺史朱龄石征为太尉谘议参军,以沈叔任为益州刺史;以谢欣为广州刺史。

义熙十二年(416年)

正月  刘裕加领平北将军、兖州刺史,增都督南秦州,凡二十三州;以世子义符为豫州刺史。

三月  加刘裕中外大都督;刘裕将伐秦,加领征西将军、司豫二州刺史;[19]以世子刘义符为徐兖二州刺史。

五月  加刘裕北雍州刺史。

六月  刘柳卒,以左将军、淮南太守檀韶为督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江州刺史,将军如故。

八月  刘裕率大众发京师;进王仲德征虏将军,加冀州刺史,为前锋诸军事。

九月  裕次于彭城,加领徐州刺史。

义熙十三年(417年)

正月  刘裕将进路,板刘义隆行冠军将军留守,晋朝加授使持节、监徐兖青冀四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将军如故。

三月  冠军将军向靖留戍碻磝,迁督北青州诸军事、北青州刺史,将军如故。

八月  王镇恶克长安,姚秦亡。

九月  谢欣卒,以始兴相刘谦之为广州刺史。

十二月 刘裕发自长安,以桂阳公义真行都督雍凉秦三州司州之河东平阳河北三郡诸军事、领护西戎校尉、雍州刺史,[20]寻除正,加节,又进督并东秦二州司州之东安定新平二郡诸军事,领东秦州刺史。[21]

义熙十四年(418年)

正月  刘裕至彭城;以刘遵考为督并州司州之北河东北平阳北雍州之新平安定五郡诸军事、[22]辅国将军、并州刺史,领河东太守,镇蒲坂;征刘道怜还为侍中、都督徐兖青三州扬州之晋陵诸军事、守尚书令、徐兖二州刺史,持节、将军如故;授刘义隆监司州豫州之淮西兖州之陈留诸军事、前将军、司州刺史,持节如故,将镇洛阳,仍改授都督荆益宁雍梁秦六州豫州之河南广平扬州之义成松滋四郡诸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持节如故;刘义庆拜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未之任,徙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复督淮北诸军事,刺史、将军并如故;[23]刘裕解司州,领徐冀二州刺史。

十月  关中乱;并州刺史刘遵考还;刘裕以朱龄石为持节、督关中诸军事、右将军、雍州刺史,代刘义真镇长安。

十一月 朱龄石于青泥大败,被魏执还长安,见杀;刘义真得还,以为都督司雍秦并凉五州诸军、建威将军、司州刺史,持节如故。

十二月 戊寅,刘裕缢安帝,琅邪王德文即位。

是年  檀韶罪免,以宋国尚书仆射王弘为监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抚军将军、江州刺史;如刘怀慎为五兵尚书,仍督江北淮南诸军、前将军、南青州刺史,复任为度支尚书;以萧源之为徐兖二州刺史,冠军将军、南琅邪太守。[24]

恭帝

元熙元年(419年)

正月  壬辰朔,改元;徐兖二州刺史刘道怜出镇京口。

八月  刘裕迁都寿春,留刘怀慎督北徐兖青淮北诸军事、中军将军、[25]徐州刺史。

九月  刘裕解扬州。

十月  以河南萧条,徙司州刺史刘义真为扬州刺史,镇石头。

是年  以张裕为使持节、督广交二州诸军事、建武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

元熙二年(420年)

四月  刘裕被征入辅;豫州刺史刘义庆征为侍中,宋台除刘义康为督豫司雍并四州诸军事、冠军将军、豫州刺史,镇京口,时年十三,刘湛行府州事,又领司州刺史,进督徐州之钟离、荆州之义阳诸军事。

六月  壬戌,晋恭帝禅位于宋。

【注释】

[1]本表时间起自元兴三年(404年)刘裕起兵讨伐桓玄,终至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

[2]《宋书》卷1《武帝纪》。同卷《校勘记》第11条云“领军将军”或作“镇军将军”。

[3]万斯同《东晋方镇年表》(以下简称“万《表》”)系于义熙二年。据《宋书》卷92《杜慧度传》,杜瑗似在刘裕起兵前已为交州刺史。

[4]万《表》系于元兴三年正月,误,时刘裕尚未起兵。从《资治通鉴》卷144义熙元年条。

[5]万《表》断在四月,《资治通鉴》卷114义熙元年条断在五月,从之。

[6]《宋书》卷51《临川王道规传》。原无月份,《资治通鉴》断在九月,从之。又同卷《校勘记》第18条云尚缺一州,疑有脱伪。按道规前任魏咏之,《晋书》卷85本传但云“都督六州”,又咏之前任司马休之,《晋书》卷37本传云“监荆益梁宁秦雍六州”,则所脱一州应为益州。

[7]万《表》阙,《晋书》卷85《诸葛长民传》亦无。《宋书》卷51《长沙王道怜传》云,“(义熙)四年,代诸葛长民为并州刺史”,据之补。

[8]参《宋书》卷5《文帝纪》及卷45《刘粹传》,原无时间,今断在义熙六年四月。

[9]《资治通鉴》断在十二月,从之。

[10]《资治通鉴》断在四月,从之。

[11]万《表》系于义熙六年,不何所据。据《宋书》卷51《长沙王道怜传》,在义熙七年。

[12]《宋书》卷2《武帝纪》作“征西将军”,据同书卷51《临川王道规传》及《晋书》卷10《安帝纪》义熙七年条,当为“征西大将军”。

[13]《晋书》卷85《刘毅传》。原文“四州”下无“司州”二字,据同卷《校勘记》第7条补。

[14]《晋书》卷10《安帝纪》作七月,今从《宋书》卷51《临川王道规传》及《资治通鉴》。又万《表》作四月,不知所据。

[15]《宋书》卷51《长沙王道怜传》。同卷《校勘记》第4条引《宋书考论》云“青”字衍,时青州刺史命檀祗。

[16]《宋书》卷2《武帝纪》、《晋书》卷100《谯纵传》、《资治通鉴》卷116皆记龄石平蜀在义熙九年,唯《宋书》卷48《朱龄石传》作十年,疑本传有误。

[17]《宋书》卷47《孟怀玉传》时间不明,《资治通鉴》卷116断在义熙十年三月,从之。

[18]《宋书》卷47《刘敬宣传》。“北青冀二州刺史”,《晋书》卷10《安帝纪》作“青冀二州刺史”。

[19]万《表》作二月,据《宋书》卷2《武帝纪》,应在三月。

[20]《资治通鉴》卷118义熙十四年十月条胡注云此为北雍州。

[21]《宋书》卷61《庐陵王义真传》。同卷《校勘记》第3条引《廿二史考异》云东安定新平二郡当属雍州,非司州。

[22]《宋书》卷51《营蒲侯遵考传》。同卷《校勘记》第32条引《廿二史考异》云脱“河北郡”。

[23]《宋书》卷51《临川王义庆传》。原无时间,《资治通鉴》卷118系于义熙十四年正月条下,从之。

[24]《宋书》卷78《萧思话传》。原无时间,万《表》断在义熙十四年,从之,仍存疑。

[25]《晋书》卷10《安帝纪》作“前将军”,今从《宋书》卷45《刘怀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