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武帝诛竟陵王事与刘宋宗王镇边问题
2025年10月14日
第九章 孝武帝诛竟陵王事与刘宋宗王镇边问题
宋孝武帝刘骏为宋文帝第三子。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刘劭弑杀文帝,刘骏率众入讨,于新亭即皇帝位。攻克建康后,刘骏诛杀二兄刘劭及刘浚,随后又平定了叔父刘义宣的反叛。在两次平叛过程中,其弟竟陵王刘诞都立有大功,但后来兄弟二人矛盾激化,以至兵戎相见,史载:
(大明三年)秋七月己巳,克广陵城,斩诞。悉诛城内男丁,以女口为军赏。是日解严。辛未,大赦天下。尚方长徒、奚官奴婢老疾者悉原放。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赐粟帛各有差。王畿下贫之家,与近行顿所由,并蠲租一年。[1]
在刘宋骨肉相图的事例中,至于屠城的只有这样一例。又孝武帝屠城之后,还大赦天下,普赐粟帛,以为庆事。孝武帝残酷若此,庆幸若此,原因何在呢?史称“初讨元凶,与上同举兵,有奔牛之捷,至是(讨义宣)又有殊勋,上性多猜,颇相疑惮。而诞造立第舍,穷极工巧,园池之美,冠于一时。多聚才力之士,实之第内,精甲利器,莫非上品,上意愈不平。……诞既见猜,亦潜为之备,至广陵,因索虏寇边,修治城隍,聚粮治仗。嫌隙既著,道路常云诞反”,[2]这些理由已经足够。但孝武帝必欲诛之而后快,似乎还有一个不得不然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