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在确知司马衷智力低下后不废黜他的原因

二、晋武帝在确知司马衷智力低下后不废黜他的原因

如上所述,武帝后来确实知道司马衷智力低下,不堪承奉皇统,但并没有废黜他。当时并不是没有合适的太子人选。据《晋书》卷64《武十三王传》,武帝共有26子,其中杨元皇后就生有3子:毗陵王轨、惠帝、秦王柬。毗陵王轨2岁时就死了。秦王柬小惠帝3岁,“沈敏有识量”,“帝异之,于诸子中尤见宠爱”。从身份、年龄、智力及武帝的感情倾向各方面来看,如果要另立太子,秦王柬都是无可争议的人选。

武帝本人也不是没有废立的打算。前已提及,在泰始八年(272年)至十年(274年)间,武帝曾以“皇太子不堪奉大统”询问杨皇后的意见,但遭到拒绝。咸宁初,武帝曾任命秦王柬为禁军将领,让他检校三十六军的兵簿。太康年间,又让他居于齐王攸故府,“甚贵宠,为天下所属目”。[23]齐王攸为武帝的同母弟,当初几乎夺走武帝的晋王太子之位,西晋建立后又是朝望之所在。从这些举措看来,武帝似乎有过立秦王柬为太子的意图。

尽管如此,武帝最终却没有废黜司马衷而另立太子。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武帝确知司马衷智力低下的时间是在纳贾充之女为太子妃以后,这场联姻牵涉到复杂的政治关系,此时武帝在废立太子一事上已很难自主。

众所周知,贾充是西晋开国功臣集团(或说近臣集团)的重要成员。西晋初期,即有民谣说“贾、裴、王,乱纪纲;王、裴、贾,济天下”,[24]这三人即贾充、裴秀、王沈,是亡魏成晋的主要人物,魏帝高贵乡公曹髦就是贾充下令杀死的。但是,在西晋建立后,武帝的态度却有了变化,他转而对任恺等“忠正”之士“器而昵之”,准备听从他们的建议,遣贾充出镇关中。[25]近臣们当然不愿就此失势,但又不能直接违抗武帝的诏命,于是想出了一个联姻的计策:要求武帝纳贾充之女为太子妃。如此,则贾充就能以联姻为借口,继续留在中央了。这个看似一厢情愿的要求为武帝所接受,泰始八年(272年),武帝纳贾充之女为太子妃。

要理解武帝这种态度变化的内在原因,齐王攸是一个关键人物。齐王攸是武帝的同母弟,“才望出武帝之右”,司马昭曾想立其为嗣,只是由于大臣们的普遍反对而未果,胡三省认为此事“为晋武帝不能容齐王攸张本”。[26]代魏以后,齐王攸又“总统军事,抚宁内外,莫不景附焉”,[27]是皇位的潜在威胁。咸宁二年(276年),武帝曾生过一场重病,结果“朝廷属意于攸”,[28]这虽然是后事,但足以说明齐王攸对皇位的威胁是始终存在的。而作为股肱大臣的贾充,却有一个女儿嫁给了齐王攸,怎能不成为武帝猜忌的对象?武帝宠信的任恺等“忠正”之士排斥贾充,原因之一也是“以充女为齐王妃,惧后益盛”。[29]所以,武帝在即位之初就想遣贾充出镇关中,潜在的原因应在于他与齐王攸有联姻关系,赶走他可以减轻齐王攸的威胁。

至于武帝后来又纳贾充之女为太子妃,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赶走贾充极大地损害了近臣集团的利益,遭到他们的一致反对。除贾充的同党荀勖、荀顗、冯紞等人的直接劝说外,贾充之妻郭氏还贿赂杨元皇后为之“固请”。[30]意外的是,连“贞悫无私,疾恶邪佞”的羊祜也“密启留充”。[31]对此,唐人李德裕论道:“晋氏倾夺魏国,初有天下,其将相大臣,非魏之旧臣,即其子孙。所寄心腹,唯贾充而已。充亦非忠于君者,自以成济(杀曹髦者)之事,与晋室当同休戚,此羊祜所以愿留也。”[32]另一方面,从武帝的角度看,如果赶走贾充,贾充及其同党也许会在失意中倒向齐王攸,对皇位的巩固将更为不利。而且,如李德裕所论,迂远一点考虑,贾充等人也不是没有利用的价值。因此,武帝最终改变了态度,纳贾充之女为太子妃,尽管她“妒而少子,丑而短黑”,[33]武帝颇为不满。

这样,经过不少波折,近臣集团与武帝的关系就以婚姻为纽带固定下来,近臣集团由此转化为外戚集团,有论者称之为“太子妃党”。[34]

概言之,在西晋初期,武帝与齐王攸的矛盾是统治阶级最高层的主要矛盾,而贾充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砝码。最初因为有贾充与齐王攸的联姻,重心在齐王攸这一边;为了减轻齐王攸这边的重量,武帝于是想赶走贾充以取得平衡;此计不成,武帝便掉过头来增加自己这边的重量,同意与贾充联姻,这样便取得了与齐王攸的平衡。当然,贾充及其同党也不是任人摆布的玩偶,拒绝出镇关中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主动要求与武帝联姻则是在武帝面前的一个政治表态。

但在这场机关算尽的政治游戏中,却出现了一个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问题。大约就在与贾氏联姻的同时,武帝意识到太子的智力有缺陷。这是关系到社稷安危的大事,武帝不敢掉以轻心,所以有废立的打算,并征询杨皇后的意见。如果没有与贾氏联姻,废太子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障碍,但在联姻后再想废太子就很困难了,因为这里有一个简单的逻辑:废太子等于废太子妃,废太子妃等于断绝与贾党的姻缘纽带,断绝与贾党的姻缘纽带等于将他们推向齐王攸。对武帝而言,形势可能会比联姻前更坏。基于这个逻辑,武帝本人是很难下决心废太子的,更不用说贾充等人是否反对了。

杨皇后受了郭氏的贿赂,一句“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简单干脆地打消了武帝的废立念头。武帝因为有上述难言之隐,自此在废立一事上闭口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