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位太子与前朝旧臣之关系

二、继位太子与前朝旧臣之关系

南朝皇位相对巩固的皇帝都立有太子,但在他们临死时,太子多比较幼小,如营阳王16岁、前废帝14岁、后废帝9岁、郁林王21岁、东昏侯21岁、临海王15岁。为了保证太子即位后皇位稳固,有的皇帝会在临死之前将有势力者杀掉,如宋文帝之杀檀道济,宋明帝之杀宗王、外戚、勋臣,都是其例。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更普遍的是皇帝在临死之前将他们引为顾命大臣。如宋武帝引用的有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都是宋武帝的佐命功臣;宋孝武帝引用的有江夏王义恭、柳元景、沈庆之、颜师伯、王玄谟,除江夏王义恭、王玄谟外,其余都为孝武帝之故佐,大权则掌握在故典签戴法兴手中;[11]宋明帝引用的有袁粲、褚渊、蔡兴宗、刘勔、沈攸之、萧道成,其中前三人为士族,后三人为勋将,大权则掌握在故佐王道隆、阮佃夫、杨运长手中;[12]齐武帝所引用的有竟陵王子良、西昌侯鸾、王晏、徐孝嗣、王敬则、陈显达、王广之、王玄邈、沈文季、张瑰、薛渊等,多为功臣勋将,掌握禁军的则是故佐兼疏族萧谌、萧坦之;[13]齐明帝所引用的有陈显达、徐孝嗣、始安王遥光、萧坦之、江祏、沈文季、江祀、刘暄、刘悛、萧惠休、崔慧景,被委以重任的则是姻亲江祏、江祀兄弟;[14]陈文帝引用的是安成王顼、到仲举、刘师知,其中到仲举为故佐。[15]可见,从权力平衡的角度考虑,顾命大臣往往是宗王、外戚、大臣都有安排,并不限于故佐,但只要曾经重用的故佐还在,往往将他们引为顾命大臣,或让他们掌握实际权力,这在刘宋尤为突出。当皇帝死后,继位太子如何对待前朝旧臣,前朝旧臣又如何自处,便成为政治上的重要问题。

南朝时期,皇太子有出镇经历的很少,宋营阳王在东晋末年曾出镇京口,齐武帝曾任行郢州事、江州刺史,文惠太子曾任雍州、南徐州刺史,梁简文帝曾任南兖州、荆州、南徐州、雍州刺史。有出镇经历的太子只有以上诸例,而且各有特殊原因。前三人出镇都是在改朝换代之际,梁简文帝是昭明太子的同母弟,昭明太子死后,梁武帝违背立嫡传统才立他为太子。至于正常情况下所立的太子,如元凶、前废帝、后废帝、郁林王、东昏侯、临海王、陈后主等,都没有出镇经历。东晋末年,刘裕准备让营阳王出镇江陵,张邵上谏说:“储贰之重,四海所系,不宜处外,敢以死请。”[16]刘裕听从了他的意见。可见出镇带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太子作为皇位的继承者,必须保证其安全,正常情况下是不能让他们出镇的。

南朝太子多无出镇经历,太子参政及东宫兵力也受到限制。东晋末年,刘裕曾让长子担当留守的重任,即位后又扩充东宫兵力,[17]但营阳王仍被顾命大臣废黜并杀死。宋文帝大概是吸取了教训,所以在掌权后大大加强东宫力量,让太子参与政事:重新建造东宫;东宫置兵与羽林相等;外出巡狩时以太子监国;让太子亲览宫事,延接宾客;魏军南逼时,以太子总统水军。[18]但文帝最后祸及于身,被太子杀死。孝武帝上台后,自然要防止故事重演,所以对东宫宿卫及僚属多有罢省。[19]齐武帝长期出镇,自有实力。文惠太子在宋末便参掌城中军事,被立为太子后,“礼接文士,畜养武人”,又听览狱讼,分省尚书曹事。[20]但两朝太子与皇帝都产生了矛盾:齐武帝为太子时“专断用事,颇不如法”;[21]文惠太子“玩弄羽仪,多所僭拟”,[22]大筑东田小苑。[23]总体来看,南朝东宫实力不是很强,其势力扩张主要在宋文帝及齐高帝、齐武帝时,结果却适得其反,对皇权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如上所述,由于缺乏方镇基础,东宫势力薄弱,太子继位后,年龄较小,无政治经验,所能指使的力量只有左右亲信。如前废帝时的宗越、谭金、童太一、沈攸之、华愿儿,后废帝时的杨玉夫、杨万年,郁林王时的綦母珍之、朱隆之、曹道刚、周奉叔,东昏侯时的徐世标、茹法珍、梅虫儿等,无不是少帝之宿卫及爱幸小人。太子缺乏广泛的势力基础,这在其他朝代也许不会成为问题,因为太子本不是以个人力量来维持皇位的。但在南朝普遍任用宗王的政治局面下,宗室的内部矛盾、宗室与异姓的矛盾格外突出,太子仅凭合法身份还难以维持皇位。

旧臣多借主佐关系而居于高位或掌握朝权,但太子继位后,他们与新皇帝的关系已变得疏远。为了久掌大权,他们或贪立幼少,或限制少帝。而少帝或欲揽朝权,或肆意而行,与旧臣自然存在矛盾。又旧臣位高权重,少帝也容易产生猜忌心理。所以在整个南朝时期,很少见到太子与旧臣和平共处的事例。刘宋时,营阳王继位不久,顾命大臣便与中书舍人及宿卫勾结将他废黜并杀死。前废帝时,民间“谓法兴为真天子,帝为赝天子”,[24]前废帝颇为愤恨,于是将其赐死。其后江夏王义恭、柳元景与颜师伯等密谋废帝,前废帝率宿卫兵杀之。前废帝又想杀掉诸位叔父,明帝(时为湘东王)于是勾结废帝亲信,杀帝自立。后废帝时,阮佃夫与直阁申伯宗等人密谋废帝,事泄被杀。后来萧道成与直阁王敬则伙同后废帝左右杨玉夫、杨万年等25人,将后废帝杀死。南齐时,郁林王信任左右,试图废掉辅政的齐明帝萧鸾(时为西昌侯),萧鸾于是与卫尉萧谌等废郁林王。齐明帝临死时,以郁林王事告诫东昏侯,说“作事不可在人后”,[25]故东昏侯继位后大肆屠杀,先后铲除始安王遥光、徐孝嗣、沈文季、陈显达、崔慧景、江夏王宝玄、萧懿等,随后西中郎长史萧颖胄起兵于荆州,雍州刺史萧衍起兵于襄阳,东昏侯被杀。

少帝肆意诛杀所依靠的是近身宿卫,大臣废立所勾结的也是近身宿卫,似乎宿卫在政争中的地位很重要。其实少帝只有近身宿卫可以凭借,大臣也只须与宿卫勾结便可废帝,这正是少帝皇权基础薄弱的表现。而新登位者照例拥有自己的势力集团,其上台及巩固皇权有更厚实的基础。但在他们死后,所立的太子同样缺乏势力,又只能依靠近臣宿卫。